【心理美文】用余生去创造圆满 在废墟中向死而生
《遗愿清单》讲述了两位六十六岁的老人身患癌症,机缘巧合之下相识结为好友。两人决定在余下的日子里,完成他们内心所想的“遗愿清单”的故事。
我一向觉得生命是一个很宏大的词,但其实一个生命的结束往往悄无声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总会下意识地寻求心理慰藉,因为会焦虑会遗憾会恐惧会缩回自己的舒适圈。但这样的心理对人的影响大小与个人的人生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影中的两位老人尽管陪伴彼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数月,但他们始终保有自身的特质。爱德华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十六岁白手起家的他一生飘零,在遇到科特之前身边只有一位尽职的助理陪伴,这导致了他的玩世不恭和偏执不羁;卡特却恰巧相反,他拥有大多普世的幸福——恩爱的妻子,美满的家庭,稳定的工作……平顺的一生造就了他柔和而温暖的内心世界。
两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通知的反应并不相同,这从他们的遗愿清单上很好地体现了。享受从空中坠落的刺激,感受极限速度的魅力,这是爱德华的冒险主义;帮助一位陌生人所获得的满足,领略世界上最壮阔的风景所获得的震撼,这是卡特的浪漫主义。一辈子过得平凡的卡特回忆起过去的遗憾,在一开始选择了默默接受,刚探出舒适圈边缘的脚尖在性格使然下缩了回去,但向来自命不凡的爱德华鼓励他,“你觉得四十五年转瞬即逝对吧?这些我们做得到,也应该去做”。
这场冒险始于死亡,终于重生。
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在相处中能够潜移默化地相互改变,最后趋同。爱德华在与卡特相处的日子里,内心的柔软被放大,他常提起因误会与隔阂分开多年的女儿,“即使我因为我的女儿恨我而无法进入埃及的天堂,我也不会后悔。”卡特也从过去屈于现实的自卑中彻底解脱,家庭从束缚变为归宿。
有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电影——“你找到人生的圆满了吗?”
卡特的圆满是看遍世界的千姿百态后回到永远有人等待的家,摆满晚餐的桌前子孙满堂,卡特的圆满是与挚友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开怀大笑,卡特的圆满是在他离开之后活着的人依旧找寻自己的快乐,“我亲爱的朋友,闭上双眼,让溪流带你回家。”
爱德华的圆满是完成与挚友一起制定的遗愿,让破碎的时光重新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未来,爱德华的圆满是与女儿和解,与家庭和解,与充满诸多遗憾的过去和解,爱德华的圆满是葬在未能与挚友一同亲眼目睹的雪山之巅,“当他死去的那一刻,心已经敞开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如今的社会,有太多因快速的生活节奏不得不留下的遗憾,一个又一个堆起来的遗憾就像一块又一块的补丁,遮掩不了便只能选择顺其自然。但卡特和爱德华的奋力一搏说明,病弱的躯体尚且能为自己挣一个圆满,不过二十的年轻一代为何不能将那些微小的补丁掀开,用余生填充遗憾的漏洞,在枯槁的日复一日中从麻木的状态超脱出来,废墟中的种子即便缺失阳光和雨水仍能够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