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共存之道,沃自然之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知识

寻共存之道,沃自然之木

2021-07-30 14:59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 马光豪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振兴青年建功”小分队于2021年7月23日上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熊猫沟和达宗湖。

熊猫沟村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达麦乡,平均海拔3000米,自然风景优美,高原风光旖旎独特。在甘南州打造“全域无垃圾示范区”的号召下,熊猫沟村每天都会安排5户村民组成卫生小组,在全村开展大扫除。除此之外,还聘用了专门的垃圾收集员,每天下午到每家每户上门收集垃圾,然后统一处理。“现在,全村村民都养成了生活垃圾不乱扔,集中收集统一处理的习惯。”当地村民介绍道。在熊猫沟村看到,村庄两侧的山坡上开满了野花,大朵大朵的云彩仿佛触手可及。达麦乡村民介绍说“我们熊猫沟村拥有雪山、草原、湖泊、峡谷、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等多种自然景观,獐鹿、狍子、土拨鼠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甘南这个美丽的地区,也有众多的湖泊。在距离夏河县城东面不远处,沿着省道一直走二十公里左右,有一条盘山的美丽景观大道,在这条道路的尽头,有个被夏河县人尊为“圣湖”的地方达尔宗湖。7月23日上午,小分队出发前往了这个美丽的内地湖泊。

在临近目的地的山下,司机师傅驾驶着汽车驶上了通往达宗湖的环山路,这段路途更像是书本里常常出现的山路十八弯,以往上山陡峭的泥土路已经在几年前被修建成了平坦公路,但还是被大自然的巍峨景象所惊讶,一路上山,同车的队员向车窗外壮观的景色赞不绝口,正所谓大自然因万物而美丽,万物因大自然而美丽。

时间总是在美好中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司机已经熄灭了汽车,是的,已经到达了山顶。队员们迫不及待地下车观望周围的万物。当然,作为土木专业的学生,还是要珍惜这种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队员们按照带队老师分好的任务,各自拿上自己的测量仪器,开始了对达宗湖整体的测量。

图为小队部分队员在测量达宗湖路线。马光豪 摄

这里还有旱獭属动物土拨鼠,位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应该得到人们的大力保护,土拨鼠活动的时候,在湖边还有大概率会遇到这种可爱的小生灵。小队在测量达宗湖时,刚好有幸遇到了它们,这里的土拨鼠并不怕人,也喜好人们的喂食,到时候一些坚果或者水果也就足够了,土拨鼠会非常积极的走到人们的面前,或站或趟,表现出一种懒散但可爱的样 子。但是切记,为了土拨鼠的安全,不要投放垃圾食品。

图为达宗湖的土拨鼠。马光豪 摄

小分队成员们使用的是RTK全站仪,测量过程中湖泊的周围呈直线状时成员们可以只测两端及中间各别拐点;当湖泊周围呈弧形时,成员们将圆弧分成3到5个线段进行架点测量。主要是测该点高程以及XYZ坐标,测量结束后小分队成员们使用南方CASS软件将测量出的高程和坐标导入并绘制成图。不仅温习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在实践中得以成长和锻炼,最主要的是小分队成员们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夏河县的旅游业进行了宣传和介绍。这恰恰紧扣小分队今年暑期三下乡的主题“乡村振兴 青年建功”。

达宗湖的海拔在3100m左右,湖的左岸比较平缓,路也修得比较平整,但是转到湖的右边,山势渐陡,路也变成了隐约可见的小径,灌木丛生,枝丫纵横。这也给小队的测量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走进小径,通过卫星提供数据的仪器这是也变得不是那么的方便,时不时的就会接收不到信号,所以也延长了预计的测量时间。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还是圆满的完成了测量任务。

图为达宗湖全景。 马光豪 摄

达宗湖不仅是高原优良的牧场,也是水鸟群集的达宗湖美景天然乐园。达宗湖,蓝天白云,崇山峻岭,三面环绕之下的闪亮的明珠,着实是此次甘南之行当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回忆了。

走进大自然,用最纯真的心灵去聆听大自然吧!让心灵贴近自然,让心灵归于平静,让心灵得到洗礼,在旅行中放飞你遥远而美丽的梦想。多到大自然走一走,会让人们的心静如止水。人与自然间的正常关系,应当是欣赏与保护,对自然的欣赏,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欣赏大自然的山河壮阔,鬼斧神工;欣赏风花雪月的四季轮回;欣赏鸟翔蓝天,鱼潜水底的物竞天择。人将大地比作母亲,人类在母亲的怀抱中生存,体现的是真正的和谐。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