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学员探边防:感悟边防连队之魂,传承喀喇昆仑之风
日喀则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000m以上,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在边境线上,常年驻守着一群守护家国安宁的人民子弟兵。他们传承着老西藏精神,谱写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
盛夏的日喀则,最高温不过20多度,却着实让初上高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戍边精神探索实践团”队员感到不适。缺氧,是他们对高原的第一感受。他们虽然都是学校特战队队员,身体素质均位列拔尖水平,并提前服用了红景天等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进行了专项体能训练,做好了充足身心准备,但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和乏力等症状。“长期戍守在高原边防线上的老班长们都坚持下来了,自己这才几小时,怎么就撑不住?”症状最严重的刘又嘉在心里暗暗地给自己打劲儿。面对高原反应,没人诉苦抱怨、打退堂鼓,反而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实践行程。
按计划,他们先在日喀则军分区进行休息调整,以适应高海拔带来的不适影响。
干事李飞骑简单介绍了军分区情况后,他们到卫生所参观见学。值班军医老王皮肤黝黑,脸上布满皱纹,今年只有36岁,戍边已有18个年头。老王向几名年轻人热情又细致地介绍起相关知识,该卫生所和基层部队医疗现状如何、有什么、需要什么、缺什么,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图为干事李飞骑、军医老王向实践队员介绍基层医疗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刘又嘉提供
即便在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分区卫生队,老王也未敢有丝毫懈怠,时刻关注着这几名来自内地的年轻战友的身体状况,生怕出任何问题。队员张旺喆麒仅轻轻咳嗽了一下,尽管他不以为意,老王仍严格按标准的问诊流程询问了这名医学生一番,并耐心解释:咳嗽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前期表现, 若伴有胸闷、头痛、咳红色泡沫样痰就得注意了,你们这些娃娃啊不晓得每年有多少人因这个病丢了命哟......他对实践队员持这种态度,对待每名战友亦如此。“领导让他执行任务很是放心”,来卫生队三年多的士官小陈说道。
他们后来才知道,老王在单位是出了名的“犟”:军校毕业时排名靠前却犯“傻”,不顾家人和朋友反对主动申请支边;好几次有调回内地工作学习的机会却“赖”着不肯走;组织给他评功评奖提干,他却多次主动“推”给其他同志;刚圆满完成某项重大任务,本可好好地休息几天却“滑”掉,紧接着主动申请担负近期值班任务,全然忘记自己已连续两三天没怎么好好睡过觉了。
金榜去国愿赴边,岁月无情衰容颜。罔顾金玉晋擢意,自披白衣护同甫!
这是老王的选择,也是无数戍边将士的坚守。
随后,队员们来到放映室,集中观看介绍视频,进一步了解到日喀则多民族、宗教文化等人文现状;海拔最高、边境线长等地理条件;坡多路陡气温低等自然环境.......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介绍视频以了解有关日喀则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刘又嘉提供
就是在边境地势险要、环境恶劣的艰苦条件下,一批批忠诚戍边卫士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扎根雪域高原,守卫国土。雪山不语、白云缄默,时间见证了他们的赤诚。该地区先后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单位和个人:高原戍边模范营、里孜戍边模范连、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李鑫......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介绍视频以了解有关日喀则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刘又嘉提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了解到岗巴边防营是“高原戍边模范营”,某边防连长期坚守在军事斗争激烈的最前沿,某观察点海拔高、位置偏、条件恶劣时,他们主动向上级申请前往实地实践学习。“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他们早已做好吃苦的准备,两名女生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婉拒了单位提供的‘特殊照顾’,坚持不和男生作区别对待。”教员方宇昕如是说。
接下来,他们将融入基层戍边官兵,与他们同吃住同训练,与参战老兵谈心交心,真正了解高原,感悟边防部队,体验边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