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会 |《病隙碎笔》:病榻上的哲思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读书分享会 |《病隙碎笔》:病榻上的哲思

2021-09-15 19:34

来源:19级拔尖班微信公众号 河北大学文学院2019级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内容简介
     

《病隙碎笔》 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作者是史铁生。

在《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作家介绍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分享感悟
     
   第一组

“彼岸”与“天堂”

“彼岸”永远无法“到达”,因为你脚下的土地——所处之地——皆是“此岸”,或许它曾是你心中的“彼岸”,但你到达的那一刻它就成为了“此岸”。

正因彼岸永远无法到达,它才成为一条道路,而不是空间。

人们常以为彼岸与此岸一样,是一个可以抵达的空间,只是彼岸没有苦难、更幸福。其实不然,此岸和彼岸一个是房,一个是路。一个使人永在其中,另一个是精神的恒途。

我虽困于房中,但精神却可上路。

人所能抵达之处,皆是人间。人间不完美,有苦辣酸甜。人造不出完美的天堂,也不会有神造一个没有苦难的空间等人发现、享受。因此不要奢想自己会得救。所谓的得救便是不断拯救。

我虽身困于房,但精神却可远行,远行的过程,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堂。

不断追求,方是天堂。


第二组

全书读完,我最直观的一个感受或者说是一个结论就是史铁生他自己信奉倡导的是人生如戏,命运给你安排的角色和剧情你无力改变,但是要珍惜每一次福乐,扛过每一次折磨,在接受苦难的同时又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超越个人的界限、民族的界限甚至国家的界限。

因为每一个个体,每一个“我”都是历史的一个小分子,一个传承者,个体的生死只是一个分子的出现和结束,就像人体内的细胞一样用不断的新陈代谢构建起完整的生命系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思。

在这一不断追寻的过程中,你可以信仰上帝、神什么的,但是要做到一心向善,不问前程,不要把信仰看成一次零风险的投资,当做放长线钓大鱼的谋略,不管你是想获得今世的福乐还是说你相信人有来世而要求得来世的福乐,这些都只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罢了。

当你真的心如止水、摒弃功利之心,命运还是会助你一臂之力的,是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思想。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现在所面临的困难有多大我们是无法评判的,只能等到日后面临更大困难时才可以评判前一个。

如果拿翻山越岭做比喻,在山底或半山腰是无法宏观地看到山的全貌的,只有登上更高的山,甚至不用登顶,只要到半山腰就够了,你才会发现原来我曾经翻过的山是这样的。

因此,只登一座山,或者永远只登海拔几十米的山,风景是看不全的。你必须不断寻找新高度,攀登新顶点,阶段性地提升境界,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

第三组

“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

整本书非常正能量,也许是与他的疾病息息相关,他把利剑高悬头上,死亡意识的笼罩下,他更愿意写相信,写善,写信仰,写人生的体悟。

他的文字有一种“救赎”。

不仅是对自己反思鞭策,比如他在文革中终于不敢反抗大众,站到了“我们”这一派。

还有对人类行为的反省,比如”人的自命不凡已经把这个星球搞得多么乌烟瘴气,贪婪鼓舞着贪婪,纷争繁衍着纷争,说不定哪天冒出个狂人,一场细菌大战,人间戏剧忽然收场”。

他用笔关照了人生的方方面面,他讲英雄也讲叛徒,谈文学也谈科学,既讨论肉体又讨论灵魂。

他的文字无不关于生命体验的哲思。比如,病隙碎笔2中,他由残疾写到残疾情结,从生活中的一点,延伸到人生的哲理。

我很认同蒋子丹对史铁生的评论,蒋子丹的一篇《宁静的史铁生》以“宁静”概括史铁生的心态特点时说:“宁静是一种品格很高的品质。”她认为史铁生的出语惊人并不表现为壮怀激烈与慷慨陈词,他总是很平静甚至很低调地写一些平实的文章,然后令你大吃一惊。

的确,他没有鲁迅的慷慨陈词与犀利的批判,他将话题缓缓引入,是循循善诱的说理。

他是一个文学家,也确实有很强的哲学能力,病痛阻挡不了他以文学家的玄思对自由对人生的无边深邃探索,他的所写与他对人生苦难的经历紧密相关。


我们常于一点细小的损失中哀叹自己的不幸

但是比起史铁生先生来说,我们又是幸福的

我们起码有强壮的体魄,不用受疾病的折磨

尽管命运如此不公,史铁生先生依旧对世界抱有温和的思考

正如他所写的

“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

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幸福。”

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正在为各种事情烦恼痛苦的你一个小憩

从中汲取力量与勇气,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