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如所愿 苦难铸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升学

盛世如所愿 苦难铸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2021-09-16 22:07

来源:南师学工 南师学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迎建党百年

静夜里,凉风袭来。手里捧着刚读完的《苦难辉煌》,心中惊起波澜。

《苦难辉煌》讲述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个个感动天地的故事,里面记录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人的伟大事迹。他们经历风霜雪雨,搏过猛虎豺狼,历过枪林弹雨。却依旧斗志昂扬,他们踏着荆棘,踩着鲜血,走向辉煌。

中国人民是如何历经苦难而走向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从奋斗、挫折、再奋斗的历程中闯出一条通往胜利之路的?坦率地说,这样一个极富历史感悟力的问题,长久以来于我而言若明若暗。

私以为,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

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其中原委,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有了群众的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便有飞机大炮也徒劳;有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纵有千军万马也枉然。

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金一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选择了党的历史上最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求解。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今天,我们读《苦难辉煌》,会为那些献身于革命者们的壮举而感动。惊叹他们的光荣与梦想,感动他们的热血与献身。面对现在层出不穷的一些党内蛀虫危害人民利益者和那些对社会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道德沦丧,我们真的应该从历史中找到一些回馈,打开先辈们留下的那笔精神财富,拾取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敢。试问,在如今这社会,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民族复兴,不再需要这样一批有热血有信仰大公无私的共产党人了吗?当然需要!直至今日,我们的共产党人依旧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千淘万漉,淌过苦难,方才烈火见真金,迎来涅槃与辉煌,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脊梁。古人曾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不仅仅是给后人拜读的,更是为后人留下一面时时得失的明镜。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生逢其时,勇担其责。我们是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置身于河海蓬勃奔流。这个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应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气概,怀着必胜的决心,勇往直前。少年自有少年狂,搏风霜,斗虎狼。让我们一起承革命先辈之往,继创新开放之来,一同筑华夏复兴梦!

(供稿人:美术学院 钱启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