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导师推荐“艺术与美”书单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厦门大学导师推荐“艺术与美”书单

2021-09-17 14:29

来源:厦大图书馆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 厦门大学图书馆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暑假已过了一半。你在享受美食亲情,还是在准备一次旅行

继2020年疫情期间推荐“战‘疫’书单”,2021年初发布“厦门大学导师推荐寒假书单”,厦门大学的研究生导师们这次为同学们带来了“艺术与美”书单,推荐十二本谈论艺术和美的图书。


假若你看过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    朱光潜:《谈美》“开场话”

《美的历程》

李泽厚 著

荐书导师:艺术学院 童焱

荐语: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应用范例。西体中用的方法论演绎下的中国美学史经典力作。

荐书导师:人文学院 郭勇健

荐语:李泽厚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美学家。而李泽厚写得最好的书,当然是《美的历程》。此书只是十几万字的小册子,但它高屋建瓴地综观了中国数千年的审美意识史,并且对每个时代精神的把握都能切中肯綮。此外它还有三个值得称道之处——文笔、眼光和气势。所谓气势,是时代的也是个人的。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上下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彼时也正是李泽厚思想成熟、自成一家的时期。时代与个人的相契,造就了难以超越的好书。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

赵士林 著

荐书导师:人文学院 代迅

荐语:该著是概览性的、既有学术总结又兼有指示学术门径的美学研究著作。一册在手,可对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蔡仪等中国当代美学名家、主要流派和基本问题一览无遗。该著集学术性、资料性和工具性于一身,文笔浅易流畅,可读性趣味性较强。对于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可按图索骥。该著是较好的研究中国当代美学的入门书籍,可作为大学生、研究生跨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殿堂的基础性读物。


《美学散步》

宗白华 著

荐书导师:人文学院 任鹏

荐语:作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宗白华先生的卓越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这部选集即是其心血的凝聚。该书邀约读者踏入美学的历史路径,从容漫步、自在采撷——随处点缀并摇曳其中的是对诸种审美传统的精微见解——它们揭示了书法、绘画、建筑与音乐的灵动与曼妙。宗白华先生在论文的后部附有诗集,这一设置或许同样承袭了中国美学的传统——对美的认知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美的研究者同时也是美的创造者。


谈美》

朱光潜 著

荐书导师:人文学院 肖湛

荐语:作者娴熟运用美学、哲学和近现代心理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解决了两个根本性问题:“美感”和“美的创造”如何可能?前者涉及康德的“趣味判断“概念,后者涉及其“天才”概念。作者详细辨析了二者之所以可能的诸般条件,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一本经历住了时间考验的经典入门著作。

荐书导师:艺术学院 周颖南

荐语:美学界泰斗朱光潜先生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以质朴清新的语言和娓娓道来的亲切口吻,展开美从哪里、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话题,带领读者一同开启美的世界。作者不仅要我们用直觉去体味独立绝缘的意美,把我们的美学经验和生活联系起来,还传达了“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情”“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等发人深思的观点。


古琴

[瑞典]林西莉 著,许岚、熊彪 译

荐书导师:人文学院 李晓林

荐语:本书作者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是瑞典人,教授、作家、摄影家和汉学家。1961-1962年在北京大学读书,同时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学习古琴;师从王迪等人,并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著名古琴演奏家的指导。1971年起在瑞典担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作者曾数十次访问中国,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1989年出版的《汉字王国》深受关注;2006年出版的《古琴》,是她的又一部耗费多年心血的精心之作。古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为琴棋书画之首。此书不仅有对古琴本身的描写,更有关于古琴之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意义的描述,关于古琴与音乐、诗歌以及人的命运的相互关联的解析。该书甫一出版,即获得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也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和文人精神世界的大门。


《艺术哲学》

[法]丹纳 著,傅雷 译

荐书导师:人文学院 郭勇健

荐语:虽然书名是“艺术哲学”,不过似乎有些“名不副实”,其中颇少哲学味,它是艺术理论,甚至还是艺术史,但并非货真价实的“艺术哲学”。尽管如此,此书仍是一部极好的书。写得好,译得也好。傅雷作为此书译者,对它深有体会:“这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读来使人兴趣盎然,获益良多,又有所启发。”“丹纳的《艺术哲学》之类,若能彻底消化,做人方面,气度方面,理解与领会方面都有进步,不仅仅是增加知识而已。”关于丹纳的《艺术哲学》,恐怕再也没有比傅雷这两句话更好的推荐语了。


《艺术的故事》

[英]贡布里希 著,范景中 译

荐书导师:人文学院 肖湛

荐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这本流布深广的视觉艺术史前言里开宗明义地列出其编纂的首要原则是避免使用行话术语,从而免却权威高高在上的“垂训”感,让读者能轻松接近和进入。如其所言,这本书确实对普通读者十分亲切。贡布里希又列出三条具体的律己准则:一是“未给出插图的作品概不论述”,二是排除“没有独特价值”的作品,三是在价值标准上尽量克服个人偏好,而趋向特定艺术共同体内的普遍尺度。本书的编写成功地贯穿了这几个准则,从而诞生了一本剪裁详略得当、史与论水乳交融、逻辑脉络与层次分明的艺术史名著。它既有对具体作品的技术分析,又将之镶嵌于整个西方艺术的历史谱系中,对其影响源头、文本间性(互文性)与作者的创造力及个性进行了独到的融贯性解读,是一本见树又见林的佳作。

荐书导师:艺术学院 黄珊

荐语:如果你想了解艺术史,又不希望被晦涩枯燥的专业术语碾压,此书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一本既适合专业学者又适合普罗大众阅读的经典艺术书籍。从原始洞窟到现代实验艺术,贡布里希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分析艺术发展的历程,讲述了艺术是什么?艺术是如何产生发展的?观念在艺术发展中起到何种作用?全书理论深厚,但又深入浅出,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逐渐走近和了解艺术。


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

[德]雷德侯 著,张总等 译

荐书导师:人文学院任鹏

荐语:饶具趣味的这部作品中,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雷德侯教授以异常开阔的视野对中国传统艺术展开了深刻的剖析。从汉字及印刷、青铜器和秦兵马俑地下大军,到瓷器、木构建筑和各种绘画,该书始终聚焦于模件化与规模化的核心维度,从文化观念、工艺技术和人力组织等方面描绘出艺术生产的绚烂图景——在惊人的生产规模与艺术价值的微妙平衡中,政治与社会结构、个体的创造力以及独特的世界观念以“万物”之名融为一体。该书深入浅出,不仅有助于增益新知,而且对当代艺术观念、技术与生产等主题也颇具反思的价值,堪称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学通识》

[美]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 著,舒予 译

荐书导师:艺术学院 杨绿荫

图书简介:如书名所述,这本书是一本人文学的“通识”“导论”入门书,从人文艺术的源头开始,渐进至文学、美术、音乐、戏剧、音乐舞台艺术及电影等艺术门类,论及各时期不同流派的名作名家,宗教、道德、幸福、爱情、生与死、自然和自由等主题的艺术体现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旁征博引,内容丰富,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并理解艺术。


美学十五讲》

凌继尧 著

荐书导师:艺术学院 黄培蓉

荐语:本书的内容涵盖美从何处寻、人物的品藻、审美距离和移情、美乡的醉梦者、美学散步、科学研究中的美学神韵、人生的艺术化等十五讲,是国内畅销的美学教科书之一。作者乃美学家宗白华弟子,承继醇正北大美学风范。


《音乐美学十讲》

叶纯之 著

荐书导师:艺术学院 何毅鹏

荐语:本书是关于音乐的形式、音乐的逻辑与音乐体裁、音乐的审美、审美心理、音乐风格、流派等各个方面的一部通俗易懂的音乐美学的讲稿,是叶纯之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期间,给在校生以及函授生教“一音乐美学课”的讲义。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强烈推荐。


美育十五讲》

曾繁仁 著

荐书导师:艺术学院 周显宝

荐语:《美育十五讲》是曾繁仁先生三十年美育研究之集大成。自现代美育理论于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以来,美育逐渐与美学学科一起在我国得到了融合式发展。目前有关美育的书籍约有百本之多,《美育十五讲》独树一帜。该书在内容上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全面,涉及古今中外,而且力求理论与现实结合、史与论统一,并从教育学、美学与心理学三个维度对美育加以论述;二是新颖,书中介绍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体系。如关于美育作为“人的教育”基本特性的论述;关于新的“生态美育”理论的阐发;关于传统“精英艺术”观念的适度扭转与对新的大众艺术“有鉴别的面对与接收”的文化立场;关于现代以来西方美学走向人生美学即“美育转向”的论述;关于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观”及其价值的阐发;关于中国现代“审美人生境界论”的阐发以及新时期我国美育理论成果与共识的总结等。


荐语由导师提供,部分文字编选自网络。部分图书封面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