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书评|燃烧着的热泪《红岩》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不止书评|燃烧着的热泪《红岩》

2021-09-16 23:58

来源:西南大学 崇德书斋网络文化工作坊 刘吉明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红岩》书评


“红岩”,大可将其称为

历史的火种!

     乐享升平,安居盛世的你我,或许难以想象革命时期华夏大地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的场景,也未必能真正理解革命先辈们流血牺牲的家国情怀,但是在历史的余烬中,我们总能触碰到那直入心底的温热,而《红岩》无疑是那份温热过后一抹燃烧着的热泪。


     《红岩》一书的作者是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中的两位幸存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在被囚禁的那段时期,他们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进步人士的残忍迫害,被解救后以回忆录的形式写下这本书。书中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仍在垂死挣扎,残酷镇压和迫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工作者和爱国人士;与此同时革命先辈们不惧一切反动力量,与敌人作着殊死斗争。


     当字句被赋予历史的温度,她便有了情结,经时间的洗礼而愈加光彩夺目。《红岩》书中描写了众多英雄形象,如江姐、许云峰、成岗、刘思杨等等。英雄不朽,功过千秋,我们会记得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会记得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会记得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会记得刘思扬不恋豪门,毁家纾难……他(她)们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女,是父母,也是别人心里的牵挂,但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选择挺身而出,以无畏之精神,与黑夜角力。


白公馆前豪气尚在,

渣滓洞中浩气长存!

      记忆再次被唤醒,是什么引起人们如此深的共鸣呢?答案一定是“爱国主义”。时间在泥墙上悄然剥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越来越远,但爱国主义永远不会过时。《红岩》书页间翻涌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相反会愈久弥香,他不仅是一本书籍,更是一段旧史,一段爱国旧史。


      如果说罪恶会被拯救,那爱国主义精神无疑给了那个年代中的人以希望。小萝卜头八个月大时便被带入狱中,在他无趣的童年生活中,受到众多爱国志士先进事迹的浸染,形成了一颗爱国的心;这份爱国的情怀稚气未脱却坚定从容,指引他在那段黑暗腐臭的日子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还有狱中无数革命先烈,是什么让他们能忍受敌人的酷刑?答案一定是“爱国”。竹签穿破手指,那就写一首歌颂革命的赞歌;铁烙打在身上,那是爱国的勋章;黑暗中的人儿不会害怕,因为这个国家会有可爱光明的未来。


今天,我们都该用心回望这段旧史,去感知红岩精神,去接续历史责任。当长风过境,星火终会燎原!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