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榆林支队 | 肩负期望,满载收获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未来的胜利,向全民族的希望!
听!激昂的支农队歌,
吹响了队员们的冲锋号,
点燃了大家饱满的热情,
召唤着我们:
阳光明媚下乡去!
01支教——教学内容很重要
经过前期讨论和备课,准备趣味课程,包括音乐、趣味数学、英文写作、折纸等,促进孩子们全面的认知,主要的落点在趣味,这对于小孩子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和启蒙作用。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孩子们也希望在这些课程中增长见识,看到外面的世界。于是我们将学科内容作为基础,再加入趣味性的知识吸引孩子们的兴趣,重在让他们认识到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强大应用。每个队员都尽力做好每一天的课程安排,让孩子们每一天都有充实感和快乐感。
(队员们认真备课)
(上课日常)
每次去上课,我们都会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动,专注的眼神,响亮的声音,似乎也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懵懂无知,无忧无虑的时代,拥有简单的梦想,享受简单的快乐。
这支教的日子里,我们与孩子们一同成长,他们用他们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动,惟愿他们不忘笑的力量,走出大山,去看看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02调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发现,这个小村子有自己独特的美,它被周围的大山拥抱着,有着清新的空气以及可见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去处,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村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我们围绕当地民俗文化,根据调研对象的不同特征,采取问卷法 + 现场考察法 + 访谈法三种方式进行调研。我们对当地年轻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了访谈,同时,观看学习了当地制作面花和果馅的过程,深入了解当地民俗文化。
(调研路上)
促进当地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也应该看到村民对当地政府的期待和对家乡文化的自信。
03文体活动——下乡乐趣多,青春不停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实践队员组织了手工制作作品展,并对折纸、绘画、编织绳等作品进行了展示,展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精彩纷呈,处处体现着学生们的创造性,这次展评活动从引领学生走出校园、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目的出发,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了创新的快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文艺汇演)
(家长参观手工作品)
04我们的日常
(元气满满——朝话)
写在最后
本次三下乡活动,对每一位队员来说,都是一次独特的体验。我们这个团队拥有很强的凝聚力,大家各司其职,将自己的任务做到做好。
其实很担心自己的到来会打破这座小村的宁静,也看到有很多关于大学生三下乡支农的评论,但我们坚持自己的初心怀着赤诚的真心去付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而最后的我们,也幸能有所收获,希望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最好的。
以十几岁少年的眼光看世界,以一颗初生的心脏感受世界的温度,这番独特的经历,是往后的生命里再也不能有的。此行已经结束,愿我们都能怀着热爱与初心奔赴下一趟旅程,不虚此行。
(摄影 | 延安大学三农学社榆林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