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暑期社会实践 | 不因野水流花出,此地何由识晋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北师大暑期社会实践 | 不因野水流花出,此地何由识晋人

2021-09-03 07:51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青春北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期5天的调研时光转瞬即逝,返程的归期已然悄悄到来。在山西省武乡县的调研中,调研队感受了熬垴村村组织强大的凝聚力量,领悟了魏家窑村合作社的群策群力,体会了兴盛垴村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展望了里庄村乡村旅游的美好愿景。通过村委会座谈、入户访谈、实地参观等,调研队深化了对于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一主题的认识,成员们也收获了许多思考与感悟。



@Vol.1 丽莉老师

2021年盛夏,我和同学们赴山西省武乡县,就“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农户发展”课题展开深入调研。感谢武乡县领导干部对北师大学子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走访了四个村庄,入户了解到当地农村产业组织化和农业规模化现状,村支书带领全体村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劳模典范,脱贫户返乡成长为农业大户带动村民脱贫的动人故事,以及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发展之路。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愿我们每位青年都可以在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中找到属于自我价值和国家命运的结合点,并为之奉献青春、不懈奋斗。



@Vol.2 窦贵瀚



实地调研接近尾声,我们武乡的调研之旅也告一段落。从六月开始谋划的线下调研充满着坎坷。七月初期,云南瑞丽出现本土病例,调研队的心也悬了起来。本着疫情防控和安全的原则,校团委、学院老师、师兄师姐协助我们更换了调研地,并且在最快的时间内对接好了相关事宜。我们得此机会前往红色武乡,开展线下调研。

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几个历史关键点交汇的时刻,我们的实地调研充满了有趣的故事。踏实肯干的基层干部,淳朴善良的武乡村民,勤恳务实的企业高管都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又一个缩影。熬垴村的老党员张书记,勤恳奉献熬垴20余年,在牛场与牛同吃同住发展村庄产业。距离县城较近的魏家窑村的农村发展极具特色,在姚书记的带领下,魏家窑村合作社、草莓采摘园、游乐设施一条龙发展,让我们见到了新农村的模样。兴盛垴村的龙头企业打造羊肥小米产业园,为乡村振兴创造一份未来。与企业负责人杜女士的座谈之中提到,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就是“让年轻人回到家乡”。是发展方向,也是困境所在。兴盛垴小米与养猪循环融合发展,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在兴盛垴村的支教活动让我们印象深刻,经历分享,趣味活动等等,与当地学生的面对面沟通也让我们彼此更加了解。里庄村作为一个2019年新成立的村,在五村和易地搬迁村的基础之上,该村发展了极具特色的产业。搬迁旧址打造的农耕文化体验园、前沟之恋山楂酒、小米咖啡、百亩果园、禾田小镇,产业发展新思路,经济发展排头兵。入户的过程中,村民们总是愿意拿出时间来跟我们唠唠这些小农户发展的问题,村干部也总是乐呵呵的向村民介绍着我们。




很荣幸能在调研队中担任队长的角色,与丽莉老师,其他六位队员一起齐心协力,安全圆满的完成了本次调研。即使之前有过几次线上调研的经历,面对这次线下调研还是有些不知所措。一次又一次的向学院寻求帮助,也在调研过程中与李局长请教了很多调研地沟通的事宜。在热情的武乡干部的配合之下,我们的调研进程井井有条,便捷高效。丽莉老师耐心指导调研注意事项,六位队员高效完成分配任务。沟通协调,分工协作。四天的入村调研让我们之间合作更加紧密,让我们更加团结,也创造了不少口头禅用于调研之中的调侃,有苦有累也有欢声笑语。每天晚上的总结会议总是将各组中最有趣的地方进行更加细致的讨论,收获颇丰。在红色武乡学习到的知识、经验,必定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乡村振兴不只要振兴经济,更要振兴思想。脱贫攻坚已经胜利,五年巩固期发展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乡村振兴尽早在中国的每一片美丽乡村上实现。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子,我们要更贴近中国大地,深思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若有机会再次回到红色武乡,必是一片新的天地~

再次感谢刘丽莉老师的细心指导,六位队员的紧密配合。

晋善晋美,尽善尽美!



@Vol.3 温碧霞


脚踏乡村,在中国乡村的这片土地上阅读中国,那些令人动容的、深刻的、难忘的有关奉献、勤劳和淳朴的人和事,浓缩在几天的调研当中。我们反思着乡村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革和取得的成就,却也想探索中国乡村发展的前行之路。我们在与村委、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交流中更加了解乡村的面貌,在与村民的互动中领悟乡村这片土地上的构图者的所思所想,在乡村产业革新中看到了生活水平提高的可能,在支教中看见了乡村教育中燃起的希望之火。虽然离理想的目标还有许多事情要更加努力才可以完成,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Vol.4 张哲鸣


本次调研为期五天,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在到达武乡县之前,我对于调研地的幻想是在国家政策之下蒸蒸日上的新农村,深入农村调研之后,我对于农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经过了脱贫攻坚战,农村的基本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各个乡村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种方式借助国家的力量实现了发展与脱贫,但仍存在老龄化严重、产业发展政策不明确、发展持续性等问题。由脱贫攻坚过渡到乡村振兴是摆在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身为未来时代的中流砥柱,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


@Vol.5 张伊璠



绿水青山间,我们听到了那些来自田垄与村落的回声。

纯朴而真诚的气息扑面,纵使农事多艰,总有人间盛情。

以前我一直想当然的认为,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对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新的理解与认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绝对没有统一的答案,发展路径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通过入户走访,我们体会到农村的留守老人在生活以及生产劳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了解到各个村庄发展过程中普遍缺乏年轻血液的现状,从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与人生选择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同时我也深感基层干部的不易:在乡村振兴进行时,在脱贫攻坚记忆中,在政策动员等方面……村庄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有的村干部为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去放牛,这一事迹让当时参与村座谈的所有人都十分动容。基于这几天的实地了解与访谈结果,我们也对小农户如何有效衔接进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农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希望能够对我国未来的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Vol.6 姚诗吟



从前的我总是仅仅往返于学校和家乡之间,虽然也曾驻足欣赏过乡村的美景,却从未深入了解过乡村的现实状况与村民的真实生活。此次武乡之行使我有机会走出繁华的城市,深入辽阔的中国乡村大地,切身地感受到虽然乡村脱贫致富的道路各异,为村民谋幸福的初心却是同符合契。无论是凝聚力强大的村组织、合作共赢的合作社,还是扎根乡村的龙头企业、返璞归真的乡村旅游,都不失为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的一种思路。当前,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仍存在能够进步的空间,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仍需继续提升。这也正是吾辈青年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应当牢记并致力于改善之处。


@Vol.7 毕雪晴


本次武乡之行,让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刚刚脱贫地区的农民生活情况,而带着调研的思维去思考小农户如何现代化转型的问题,也让我跳脱了之前在农村生活的思维,突然间注意到以前日复一日、漫不经心的生活中,隐藏着的乡村发展趋势、农民的发展困难以及近年来乡村的变化。也因为能向老师和同学们学习,我开始用宏大一些的眼光去审视乡村社会,去面对乡村社会中的农民。乡村振兴战略要贯彻实施还面临着许许多多困难,这些困难都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去解决,但是我们有良好的政策,有鞠躬尽瘁的党员干部。我相信,中国的乡村一定能振兴起来,中国的农民也一定能过到他们想要的生活!


@Vol.8 李泽华


时光飞逝,五天的调研就这样落下帷幕,现在躺在床上细细回想这几日的经历,仍然感慨万分。从第一天的实地调研小白到最后几天和窦小牛队友的默契配合,这中间我们都成长了许多,团队成员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我相信这几日的记忆对大家来讲都弥足珍贵。

山西省武乡县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它拥有悠久的红色文化,在这里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的居民。第一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熬垴村的村支书张庆云,他热情与真诚的举动感动了调研队的每一个人,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作为一名乡村基层干部应该具备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第二天,成员们前往魏家窑村,见识到当地农村产业发展的成果,了解到许多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现状和困难,也产生了诸多思考与感悟。第三天的目的地是兴盛垴村,成员们参观了羊肥小米产业园,同企业管理者杜红雁面对面交谈,了解到农村企业致力于扶贫事业的贡献与对年轻血液的需要。下午,成员们同村里的孩子度过了十分难忘的支教时光,彼此都收获了成长。最后一天,里庄村的调研过程中,最令我“破防”的是一户较为贫困的家庭,一家四口挤在简陋古朴的窑洞里,全家甚至都没有一台通讯设备,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光景。面对这样的情景,不禁令我思考基层扶贫的意义,虽然脱贫攻坚战已经全面胜利,但是扶贫巩固期和未来的乡村振兴依旧前路漫漫,作为青年学子,我们需要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落到实处,投身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事业中。



最后,我想对晋善晋美调研队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感谢,这几天的调研成果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希望未来,不论是再回到武乡县看一看这里的发展变化,还是前往新的征途,探索新的天地,我们都能有机会再聚首,书写未来的新篇章~


写在最后

纵有万般不舍,离别也终将到来。虽然此次调研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必将成为我们大学生涯乃至整个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调研队成员皆已安全返乡或返校,通过线上的方式积极投入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之中。倘若未来有机会再次来到武乡,希望那时的这里和我们都能变得更好!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