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扬风采,助力乡村行 | 暑期“三下乡”,我们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青春扬风采,助力乡村行 | 暑期“三下乡”,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1-08-03 10:47

来源:西南大学经日指南网络文化工作站 胡临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走访调研中,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践团发现保合村大多数的年轻人都选择去外地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陪伴家人。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情况较多。


基于走访调研的情况,秉持着关爱村民的初心,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践团决定于7月11日下午3点,在保合村村委会举办慰问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老人健康以及普惠金融知识宣讲的“关爱老人儿童活动”。


7月11日上午,“三下乡”实践团分成两个分队。第一分队一大早便赶往龙河镇上的超市,为下午关爱老人儿童活动采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礼物。第二队则负责通知和动员家里有老人或小孩的村民,邀请他们下午到保合村村委会参加活动。


夏日炎炎,实践团成员们分别走访了五十余家的农户,慰问了老人们,并真诚地邀请他们来参加活动。老人们热情高涨,非常开心,表示一定会去参加活动。



下午,实践团成员提前到达保合村村委会,进行会场的布置,并准备茶水。实践团成员再次分成两个分队,一队负责照顾小孩,辅导小孩功课、陪他们下象棋、玩游戏等;另一队则负责与老人们聊天谈心,关心老人健康和并向他们普及普惠金融知识。


最后,实践团成员发挥各自才艺为老人们表演了唱歌、舞蹈、朗诵……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孩童们的纯真笑容、老人们的喜笑颜开,让实践团成员们体会到了成就感和获得感。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走出校园,走进乡村,感受了长寿区龙河镇“慢城”怡然自得的乡村生活,也深入了解了其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有汗水、有温暖、有期待,我们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每位实践团成员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vVol.1“慢城”的绿色发展


@常玉洁(2020级经济学类专业4班)

美观统一的白色外墙,奔腾清凉的河流,平坦而宽阔的公路和自行车道……我们感叹着长寿慢城的美丽,调研后才知道原来这里相比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长寿慢城为中国的乡村振兴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邢颜菽(2020级工商管理类专业3班)

同村中老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村民们对绿色发展的赞叹。乡村振兴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对它充满希冀,毕竟唯有人民乐其所居、生活祥和安宁之时,国家才会欣欣向荣、繁荣昌盛。



@郭如燕(2019级经济学专业1班)

与城市里相比,生活状况虽然有很大差距,但村民们都还是很满足。夕阳西下,一群人慢悠悠走在田边,脸上挂着笑容,那种安逸舒适相比城市里的浮躁匆忙显得更为宝贵。“慢城”还在建设中,相信这座小镇在政府的带领和人民的努力下,会在舒适安逸下焕发生机活力。


@张绮梦(2020级工商管理类专业3班)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美景荡涤人心,质朴乡情沉淀情绪。从“慢城”的发展中,我看到了政府遵循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橘柚鱼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是顺应客观规律的发展好思路。


@邵宇昊(2020级经济学类专业1班)

三下乡此行,“慢城”建设之风光尽收,景致而言观感极好,其深谙绿色发展之道,结合区域特点打造生态新农村,确以旅游型乡村建设为基本导向,同时丰富特色产业链为一大创收手段,思路清晰,如火如荼。



VVol.2“慢城”发展的问题


@黄成芳(2019级金融学专业1班)

通过对“慢城”的调研,我切实体会到了“慢城”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但当我去各家各户调研发现还是有部分人过的并不富裕。尽管我不是完全能听懂那些重庆话,但我依旧能理解他们的辛苦与不易。


@吕柯鑫(2020级工商管理类专业10班)

虽然当地推进旅游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善,留守在当地的老人们仍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乡村振兴或许也应该更多关注这些群体的生活和利益吧。


@邵宇昊(2020级经济学类专业1班)

乡村建设以人为本,本土青壮年人才流失,削减有生力量的同时造成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现象,亟待解决。



VVol.3参与“三下乡”活动收获与心得


@罗珮匀(2019级金融学专业3班)

我们许多大学生空有书本知识,却很少能将知识用于实践。这次活动告诉我: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去,基层的锻炼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马舒迪(2019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班)

在这个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的保合村,我们见到了95年的村支书。在这位年轻的村支书身上我看到了年轻人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誓要用智慧与青春为祖国乡村涂抹新的画卷。作为学生的我们不论今后进入什么行业,都要有这样的热情与活力,在各自的事业中发光发亮。


@周纪诗(2019级金融学专业1班)

通过长寿“慢城”之行,我们对乡村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深入的了解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现状,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想,我会一直记得慢城池塘里盛开的荷花、村广场的白鸽、热情好客的老爷爷……



@马世坤(2020级经济学类专业4班)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真正去到长寿“慢城”进行“三下乡”实践之前。“三下乡”对我而言仅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概念。而在这次的体验中。我也切实体会到了在三农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农村迅猛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持下,长寿“慢城”因地制宜,打造了一片片果树林;特色的一湾一景;丰富的文娱系统。


@樊轶晖(2020级工商管理类专业10班)

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见识到了典型的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一既有绿水青山的乡村环境,也有高效的运营模式,还有精致好看的文创产品,更有幸福感高的村民。


@王若蓝(2020级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2班)

这次实践给了我们一个走进农村和农户的机会,“慢城”现存的一些问题,也警醒了我乡村振兴并不容易,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运用所学所知去建设、奉献乡村,是农经学子的使命,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意义。



@曹颖(2020级工商管理类专业7班)

很荣幸有机会参与本次“三下乡”活动,深入祖国大地,观察国情民生,把调研报告写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助推乡村振兴,未来我将继续鞭策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胡瑶(2019级会计学专业1班)

以柑橘种植的千余亩绿地包裹整个“慢城”,不仅带来了绿意也带来了种植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府大力美化乡村,不仅带来农民幸福感的增强,还带了产旅融合的发展前景。总的来说,在长寿“慢城”我看到了,发展不是开荒扩土,不是一定要引入污染、破坏,也有一条产旅融合的新路子!


@钟思杰(2019级会计学专业3班)

刚到“慢城”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儿的环境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到处都是绿树成荫,居民们住的房子也是统一外观错落有致。随着走访的进行,我发现这里的居民们大多都是爷爷奶奶们,和他们聊天让我有太多太多的感触,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有些爷爷奶奶家里的生活可能过得并不好,但在他们的嘴里却没有任何的抱怨,依旧很享受现在的生活,觉得有现在的条件已经很满足了,这一点让我感觉还挺心酸的。



总有话语给人启迪

总有经历充盈内心

总有旅程带来成长


意气风发的我们,走出象牙塔,来到乡村,在这个过程中既遭受了挫折和教训,也收获了经验和友谊。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用我们的所学去回馈乡村,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也是我们年轻一代与生俱来的使命。


我们将会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也将会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活跃力量。一步一脚印,希望我们的足迹可以遍布乡镇的每个角落,让希望在乡村中蔓延。


助力乡村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