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山科学子三下乡:以青春为笺,落墨乡村振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乡村振兴】山科学子三下乡:以青春为笺,落墨乡村振兴

2021-09-04 13:09

来源:microsoft 庄羽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我的家乡是莒南县大店镇,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我在这里出生,它见证了我曾经的叛逆,我见证了它曾经的窘迫,幸逢盛世,我们都没有言弃。最终,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见证了它的发展。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由教育部语言应用管理司和共青团青年发展部联合举办的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山东科技大学“青春乐普”实践团队在临沂市莒南县开展了一系列推普活动。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回归故土,并奋斗在故土。

图为本次活动出征仪式

如果让我介绍我们的推普故事,我会先自豪地说:“沂蒙红色圣地,便是我们推普故事开始的地方。”大店镇位于莒南县城北19公里,北邻日照市,东依风景秀丽的马鬐山天湖风景区。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队发现当地居民惯用方言,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且近年来未曾开展过大型推普活动。认识到在当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实践团队便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大店镇宣文岭村崔书记回复:“我们乡村振兴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大学生,欢迎大家。”

“红色英雄故事分享活动”是推普征程的第一站。活动期间,一系列听、说、读、写的普通话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居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针对前来学习普通话的小朋友,团队成员开展了“小斧里、小狐狸、没发怒、梅花鹿……”等趣味练习帮助小朋友进行唇音、鼻音等方面的练习,避免了单纯理论灌输的枯燥感。“你们这个活动挺有创意,不错。”这是一个陌生的来访群众对我们的评价,短短十二个字却温暖了所有团队成员的心,让我们在推普的开始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努力都会有回报。


图为部分参与普通话练习的小朋友

除了普通话的宣讲活动,我还带领团队深入基层一线,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从开始群众的抵触心理,到渐渐有些好奇,到最后大家会一起开怀大笑,我们渐渐感受到沂蒙红都老乡的朴实与热情。在走访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家乡“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更真切了解到当地脱贫工作的切实成果。

但是,团队成员也观察到当地青少年学习普通话的一个共性障碍:认为自己口音较重产生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得当地青少年不愿意使用普通话,也不积极面对普通话指导,从而产生了学习普通话的“恶性循环”。我们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青少年可以克服这种“怕丢脸”、“求回避”的心理,拥有学习普通话的勇气。除了当地人学习普通话遇到了问题,我们还得知以兴祥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属于少数民族,由于不懂普通话,他们的社交范围极受限制,下班以后也基本不会参加当地的休闲娱乐活动。子女也往往由于缺乏普通话教育排斥幼儿园时期的学习,影响到了后期学业发展。这些在推普征程上收获的故事渐渐落在了每个团队成员的心里,更进一步坚定了团队成员推普决心。

了解到当地少数民族务工者子女等青少年普通话学习的需要,实践团队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录制“普通话小课堂”分享至当地智慧树幼儿园、希望小学。小课堂通过演讲、朗诵、读诗、唱诗、普通话与家乡话对比来激发同学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在普通话与家乡话对比环节,团队成员结合当地方言特色,发现当地方言中汉语拼音“r”容易转换成“y”,并通过大量示例进行解答。“普通话与家乡话对比小课堂”不仅阐明了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展示了地方方言的“美丽之处”,使得青少年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能够克服因方言口音较重产生的自卑心理,更加积极、健康的直面普通话,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听完课后,王小迪小朋友和实践团队分享到:“原来方言和普通话还有这么多联系。”

“暑假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推普故事不会结束,还会有更多的青春力量加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长征路。”这是团队成员曲冠杭的心得。我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团队可以来到我的家乡大店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以踏上推普的征程。这样,乡村振兴的故事才会薪火蔓延。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学习115师纪念馆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