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学子三下乡:焠青春热血,助乡村振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知识

北邮学子三下乡:焠青春热血,助乡村振兴

2021-08-24 22:07

来源:北京邮电大学 李嘉晖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贯彻落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决策,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扎根基层、传承红色基因、放飞青春梦想,助力乡村振兴,7月22日至7月24日,北京邮电大学“徽茶出岫”助力安徽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来到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实践团感受到朴实无华的气息,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是生活中最质朴的一面,求初心,求变革,慕善。


  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安徽茶叶不仅是安徽的一种特产,也是安徽的主要创汇来源之一,更是安徽乡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尽管安徽茶叶的销售量大,但其市场在全国茶叶中的表现并不出彩。通过对比分析各方面数据,发现近年来安徽茶叶有着销售价格低、销售地区较为集中以及销售产品结构单一的情况,这些问题在一定方面限制了徽茶的发展。徽茶的不充分发展直接导致安徽的乡村振兴举步维艰。


  金寨县是中国第二大的将军县。本着“青年逆旅,深入基层,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团横跨响洪甸水库,翻越两座大山,共耗时3小时来到了安徽名茶“六安瓜片”的最核心产区——齐山村。实践团采用调研式参观、结构式访谈等多元化形式开展调研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实践课堂中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在社会课堂中收获希望成长。

  图为茶园风光。北京邮电大学供图


  实践团用一天的时间进行走访调查,撰写采访稿,拍摄、记录音视频材料,内容涵盖徽茶产业链的农户与机构,深刻认识到当地政府及企业为乡村振兴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为了让徽茶更好的销售,政府带头在山上修建了多条公路,将山村与外界相连。为了防治水灾,也为了给沿岸提供饮用水,金寨居民放弃了十万亩良田,迁移了十万居民,出了无数人力物力,修建了这几乎是奇迹一般的梅山水库。为了更好的推广自身产品,齐顶山公司的鲍明经理正在尝试创造独属于安徽的附加产业,观赏茶田和茶叶采摘活动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


  一位退休的老书记介绍了自己带着六安人民与天斗,求富强的光辉岁月。老书记常年在茶田中,跟群众一起生活,皮肤早已被太阳晒得黝黑,从他布满疤痕和老茧的双手就能想象他这一生的劳累与疲惫。但他的眼睛不是这样的,那是一双充满希望和热情的眼睛,仿佛忘却了艰辛,只余留美好。


  麻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齐山及周边几个村积极抢抓乡村旅游政策机遇,整合项目资金,美化人居环境,硬化村组道路,盘活生态资源,延伸红色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今,麻埠镇正逐渐被打造成旅游胜地。

  图为采访麻埠镇政府。北京邮电大学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放飞青春梦想


  实践团前往金寨县革命纪念馆和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瞻仰各位先烈的光荣生平。该博物馆里面记载了许多将军的光荣事迹,其中洪学智将军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有的将7月1日青少年在天安门广场上献词时喊出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写在了留言本上;有的写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我们参观的党龄30年的老党员提笔写下“祝伟大的党领导我们继续创造辉煌,祝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永远跟党走,砥砺前行。”如今,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难啃的骨头、难涉的险滩、难爬的高山,新时代青年同样需要更多不畏艰险的英雄挺身而出、披荆斩棘。


  为了评估通过发展旅游来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能性,实践团来到了霍山深处,探访基层干部和企业,了解了他们为加速实现山区百姓由温饱到小康的目标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修路、翻新路基,山区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开发相关旅游景区,使山区百姓不出大山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收益。实践团通过回顾对旅游资源的调研,发现近年来当地政府与企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将每年的采茶季打造成旅游旺季,不断改进营销模式,提升茶叶品质,打造乡村特色品牌。

  图为合影留念。北京邮电大学供图


  在烈日酷暑中,实践队员们在实践课堂中感悟初心使命,在切身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感受使命担当,充分的展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青春风采。习主席曾提到过,到基层中去。这句话是一个口号,更是千千万同胞,千千万在落后乡镇居民真挚的期盼,他们渴望别人的帮助,渴望别人的引领。他们也希望富强起来,享受自己的生活,左右自己的命运。青年大学生们源自基层百姓,带动他们,正是青年大学生的责任。范仲淹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觉悟,正跟“到基层中去”不谋而合。这就是在新时代下,青年大学生应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意义。不求伟大,但求无愧于心。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