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学子三下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百年前的七月,是13名共产党人高擎镰刀铁锤,驾乘一条红船从南湖里驶出,中流击水,在惊涛骇浪中远航;百年后的七月,是无数的基层干部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带领群众从贫困中走出,上下同心,向乡村振兴驶去。“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深入了解广东省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广东工业大学“百载党史循迹,故土新貌躬行”学生党员实践团来到了潮州市归湖镇狮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我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在此次活动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狮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统伟的采访。
图为实践团成员听狮峰村党支部书记李统伟书记讲述“治村之道”
狮峰村脏乱穷,“领头雁”回村帮
2014年的狮峰村是一个脏乱穷的小村庄,那一年李统伟书记是广东农业龙头企业的老板,在镇上的领导劝说下,放下事业,回到了狮峰村。李书记凭借企业管理的经验和社会资源,带领领导班子和村民小组,制定方案。当提及这个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时,李书记说到是在拆迁过程中村民们的不配合。为了推进工程进展,李书记带头树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跟村民代表先带头拆迁,在党员和干部的影响下,村民们也同意拆迁,最后剩下几户态度强硬的,书记便一家家过去与他们促膝长谈,最终顺利完成拆迁。从与李书记的对话中,我看到了他“不破不立、不舍不得”的开拓者精神和“落实到底”的信念。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书记说到。从李书记上任以来,没有向村里报销过,书记表示,党员要有奉献的精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要问心无愧,心系百姓,为村里建设路灯,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带领狮峰村脱贫提高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怎能为一己私利就占用村里的资源呢?
李书记带领狮峰村脱贫后,接下来便面对着如何振兴乡村的难题。为了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李书记利用狮峰村有山有水的生态财富,保存潮州的传统“下山虎”、“四点金”古民居等传统文化,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山村休闲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既带动经济发展,又释放文化的力量,使得乡村富起来、美起来。
昔日脏乱穷的村落,而今已经变成“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之一,一首《白鹭湖之歌》:“狮峰之上草木青,一镜平湖水清清,点点白鹭照影起,天地悠悠自由行……”更是唱出狮峰村建设美丽新农村的丰硕成果。狮峰村脱贫致富离不开村民和基层干部上下同心一同建设,离不开党员先锋树立模范,更离不开李书记不负人民回乡的决心,精准务实的工作态度。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同时代,不同地方,面对不同的难题,总有人坚守着共同的信念——为民服务。从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带领群众改造盐碱地,创造新家园,在黄河边上立起一座丰碑;到70年代孔繁森不畏艰辛,深入援藏第一线,在西藏树起“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旗帜;再到现在李统伟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新农村。我想正是有着像李统伟书记这样一位又一位“领头雁”般的基层干部,扛起“为人民服务”的大旗,不断开创国家建设的新局面。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力,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啻微芒,才能造炬成阳,照亮前路,带领村民实现脱贫,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扬帆远航,我们国家才得以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图为狮峰村官与实践团成员讲述投身家乡建设的感悟
毛泽东曾说过:“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此次三下乡活动,我明白了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而是应该一边挥洒汗水、一边继续奋斗。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我,留下青春的靓影,应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志向所在。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问题、诉求:在疫情期间,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投入到返乡大学生志愿者行列,共抗疫情。或许面对这些,涉世未深的我们显得还有些稚嫩,可看着李统伟书记忘我的工作,看着狮峰村村干部们奔走在为群众解决难事的大街小巷里的身影,看着村民们幸福的眼神,无不激励着我们前进,使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奋斗。我们要以“舍我其谁”的魄力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青年的时代重任;要牢牢树立敢闯敢试的开拓者精神;要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大胆尝试,让新时代青年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李统伟书记的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