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学子三下乡 | 致力大运河保护 ,“热爱我求学的城市”照进现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天大学子三下乡 | 致力大运河保护 ,“热爱我求学的城市”照进现实

2021-09-03 12:02

来源: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运河悠悠法护生态实践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热爱我求学的城市’将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文化与生活的方式”,冯骥才先生表示,“天津是一座非凡的城市,它岁久年长、景观特异、文化奇妙、生活丰腴、衣食住行别具一格、市井风情多彩多姿。”大运河作为“活着的、流动着的人类遗产”,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史诗,迄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打造好大运河文化带这一国家名片,对内能够凝聚人心,实现国家认同;对外能够塑造中国形象。日前,天津大学暑期实践队的师生就“大运河天津段生态保护和文旅发展”开展主题实践。

(天津大学法学院“运河悠悠·法护生态”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大步推进运河沿岸生态保护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队在前期对大运河法律与政策体系的初步掌握基础上,以走访形式,前往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区,感受现有政策落实成效,对先进经验与法制成果进行记录与学习。同时,采访专家学者,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实践队员进行实地调研)

实践队选取天津大运河西青段重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关注大运河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状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实地探索了西营门段与杨柳青镇的相关开发政策与基层行政机关职能落实情况。一方面,立足杨柳青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尤其是发展以非遗项目木版年画为特色产业与文旅结合,兼顾运河治理与生态文旅发展,调查木版年画发展在杨柳青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的大背景下具体的保护规划、非遗条例的落实监督与产业文旅的融合与现代化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掌握国家政策层层落实的规律,以法学生的视角,做国家政策在基层落实的帮手。全面探索基层组织提高治理能力、落实基层法治之方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最终形成了两份天津大运河西青段重点地区推行生态保护的法律评估与规制报告。

(中国文物报整版:天津大学助力大运河文物保护法律研究)

实践队已连续两年为大运河保护发声,去年,研究组报刊版成果《大运河文物保护法律研究——以天津市红桥区估衣街、曾公祠、西沽保护为例》已于《中国文物报》第5版面刊发,这也是第一次有本科在校生的成果在此报刊发整版。本次实践活动同样体现了法律思考与法律价值,促进了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生态环境与历史、现实的结合。利用专业知识推动大运河保护,让“热爱我求学的城市”照进现实,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