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幸福、遗憾 ---读《我们仨》有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悲伤、幸福、遗憾 ---读《我们仨》有感

2021-09-21 15:01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 邓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九月初,我阅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正如杨绛先生借用所翻译诗歌表达的心声:“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走了。”这般平白无华,如此干练仓馑。读《我们仨》的时候,杨绛先生的文字让我的内心平静下来,跟着杨绛先生笔下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而深深感受到一家三口相处时的和谐氛围,文笔温柔且如细水长流般娓娓道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全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描写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的先后逝世,然后回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我最直观的感受是迷惑不解,为什么将古驿道寻找钱钟书先生写的如此之多?因此在我还未将这部分读完便心急的上网搜索,恍然大悟,原来是作者借描述自己的梦境道出了女儿、丈夫的离世,那一刻我也猛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沉重的悲伤,也十分惊讶于杨绛先生的写作手法之奇。原来在我疑惑这一段像探险小说的描写时,这一串串文字已悄然在我心中埋下悲伤的种子。整个部分的文字照应了标题“失散”,最亲的两个人都离开了自己,孤独和悲伤接踵而来,叫人如何不为此感到哀伤。

《我们仨》的最后一部分从作者与丈夫出国求学开始写起,简朴的文字勾勒出一家人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由杨绛先生笔下写出的日子,似乎生活中的琐碎也变得不再繁杂,无论是与钱钟书先生的美好爱情、还是女儿与爸爸之间的有趣互动……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被作者活灵活现的描绘出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钱钟书先生深情的对杨绛先生说:“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我想也是罢。以往只听说二位先生之间令人歌颂的爱情,如今也深表赞同。两人有共同的想法,总能不约而同的想到一处,对视一望便能知对方心中所想,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里互相扶持,钱钟书先生会每日为杨绛先生做早餐,杨绛先生总能将家里的起居处理的井井有条,他们都是彼此最信任的人。

书中也有许多一家三口的照片,三位都是文学工作者,面容上的优雅、大方与从容已从眉宇间体现出来。我感慨于杨绛先生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敬佩于他们的成就与渊博,悲伤于他们的相继离世。我对杨绛先生衷心而发的钦佩更深一层,不止于百度百科上的简介,更走近了先生的生活!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