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农助振兴,志愿服务筑梦想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乡村工作,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志愿服务小分队7月19日赴甘肃省临夏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学科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为大庄村农产品滞销贡献青春力量。
科技支农、直播带货,为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践团走进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深入了解大庄村农产品的特点。“我们村最大的问题是农产品滞销,常常过季了,菜就烂到地里了。我们宣传也跟不上,虽然修好了景观大道,但是知道的人不多。”“村委会建了直播间,但是我们没有人会操作,也没敢尝试。”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队员们。队员们当即就来到大庄村的大棚里,对救心菜、长寿菜、草莓、西瓜等农产品进行深入调研,为直播带货的宣传工作打基础。实践团为大庄村的农产品拍摄制作了宣传VLOG,教村里负责销售农产品的工作人员使用直播设备,还贴心的录制了设备使用教程,以便工作人员能够自己调试直播。

大棚除草、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实践队员们在录制宣传片时走进草莓大棚,帮村民们拔除大棚里的杂草。干农活,解民忧,队员们不畏炎热,不怕辛苦撸起袖子加油干。铲除、搬运杂草,撤除破旧的地膜,不一会儿整个大棚被清理的井然有序。此外实践团还走进临夏市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擦玻璃、打水、扫地、给孩子们的教室宿舍进行全方位大扫除。发挥专业特长,修理福利院的办公电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最光荣”。


作业辅导、心理关爱,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小分队来到临夏市折桥镇苟家村开展“好伙伴·共成长”关爱行动。实践队员们走进留守儿童家中,了解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的学习状况,教授学习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关爱计划。通过家庭走访,与监护人交谈,队员们与孩子们近距离交流后发现,儿童在同伴活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偏低、融入同伴交往活动中的阻碍性因素比较多、语言与非语言交往能力薄弱等,而产生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亲情缺失、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教育不足和活动内容单一等。实践队员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孩子们解决心理、学业上所遇到的困难,点对点的对孩子们的弱势学科进行辅导,分享学习经验。在教育关爱过程中,队员们和孩子们打篮球,做游戏,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收获了很多感动。

参观学习,缅怀先烈,秉承革命前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实践队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来到了甘肃省临夏市烈士陵园,抚今追昔、缅怀先烈。通过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宣讲红色故事,哀悼追思革命先烈,向革命烈士进献鲜花,清扫纪念碑广场,瞻仰烈士纪念馆等活动,激发了队员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聆听讲解和瞻仰烈士纪念馆,队员们加深了党史学习教育,感触颇深。胡廷珍烈士的爱国之情深深触动着他们的心灵,革命先烈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身上传承着。他们在烈士墓前鞠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满敬意的、充满情感的一个弯腰,他们献花,那是凝聚着当代人无限情感的一束鲜花。最后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念。
他们不过青年,可他们也不止青年。他们应该是时代的开阔者,前进的迈步者,新的尝试者。在炎炎夏日里,实践队员们从学校走向乡村,从课本走向社会。他们既阅读着社会这本大书,也体悟着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更在挥汗如雨中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