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学子三下乡:红色资源燃火炬,立法保护话传承
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教育的主要媒介,在民众了解红色历史的过程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故对其保护和利用亦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使立法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南京财经大学 “红色文化资源立法保障”实践团队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并于7月21至8月10日期间走访了常州市的三处红色人物纪念馆,收集了来自游客、工作人员等多方对于红色资源保护立法的意见。
细心观察看保护
常州市三杰文化远近闻名,在20年年底曾开始过对三杰纪念馆的设施改善工作。团队成员对三处红色纪念馆进行走访,观察了三处纪念馆的建设成果。三处纪念馆总体而言,建设情况较好,但游客数相较其他风景类景点较少。三处场馆共同的特点是对多媒体工具的运用,通过这一工具,原本静止的文物在视频、音频中变得更加生动,其背后的故事也能更容易为游客所了解。在瞿秋白纪念馆中,有附近觅渡桥小学的学生担任红色讲解员,向游客介绍瞿秋白波澜壮阔的一生,给游客带来了印象深刻的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观摩张太雷塑像 赵艳荣/供图
三处红色纪念馆多是依托人物故居,在故居旁设置纪念馆,游客在故居中游览,观看红色伟人幼时生活场景后,再进入纪念馆,系统了解人物生平。二者结合,给游客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往往深深为人物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染。但这一模式也使场馆规模受到限制,使部分游客对游玩此类场馆产生较低的兴趣,故此类场馆有必要更多地创新游览形式,提升游客参与感,使游客体验到更多的内容,方能在众多景点中脱颖而出。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赵艳荣/供图
游客意见
在馆内游览过程中,团队成员随机采访了几位同样前来参观的游客。受访游客多对常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对常州市三杰纪念馆的建设和保护情况表示了赞许。在问及游览纪念馆的感受时,瞿秋白纪念馆的一位游客提到了自己过去游览瞿秋白纪念馆的经历,并将它与改进后的现今景况进行了对比,夸赞了现今的建设成果。另一位游客也向团队成员表达了对纪念馆建设工作的肯定:“张太雷纪念馆整体环境还是很好的,干净整洁,内部空间设置也很合理,使人感觉非常舒适”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张太雷纪念馆内的游客 赵艳荣/供图
当团队成员与游客谈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立法保护时,多数游客肯定了立法保护的必要性,但同样有游客表达了对相关法律落实情况的担忧,认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应具体看待,对于一些后果轻微的不文明行为,更应充分发挥教育劝导的作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要重点关注那些破坏性强的恶劣行为,对不法行为及时惩治!
管理人员意见
参观结束后,为全面了解纪念馆的保护情况,团队成员采访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口中,我们得知,日常管理中对不文明行为的劝导,更多时候采取的仍是柔性的方式,大多游客在被劝导时,也常会选择听从工作人员的指导。此外,团队成员还了解到,纪念馆管理遵照《文物保护法》,但该法在对文物保护上有分级,对于恽代英纪念馆这类市级文保单位,其保护效力相较省级文保单位较弱。由此也可以看出,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法律的出台,可以充分考虑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殊地位,将对红色文保单位的保护提升到与其他重要文保单位相同的水平。
图为瞿秋白纪念馆外景 赵艳荣/供图
在谈到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法律时,纪念馆工作人员提到了普法工作。在其看来,相关法律对不文明行为的制止最好是通过提前让市民了解“哪些行为可行,哪些行为不可行”这一方式。纪念馆日常管理中,很多不文明行为常是因市民不知其行为是法律禁止所导致的。通过送法进社区等形式,使市民预先了解,想必能够很好地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也可以减轻因向游客解释而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压力。
经济发达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相对来说更到位。对于这些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更应多关注利用问题,让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相应地,可以看到南京和上海出台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相关法律往往在利用方面规定较其他地区更为细致。此外,红色文化资源的立法工作,也应更多关注法律出台后的具体执行的可能性,须多关注法律在红色文化资源认定、保护、管理、利用等工作中的实际作用,使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法律真正发挥其效用,切切实实应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