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星火传递实践队开展“星火世传,奋飞不辍”实践活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中石大星火传递实践队开展“星火世传,奋飞不辍”实践活动

2021-09-09 08:31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明蔚 周子豪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响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深刻认识、深入挖掘家乡红色文化资源的党史教育价值,8月2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星火传递实践队成员参观调研了莱芜战役纪念馆和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感受并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实践队成员参观了烈士纪念塔、展览馆、全景画馆和缅怀堂。首先,实践队成员采访了馆中的工作人员,从她口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当地政府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莱芜战役纪念馆原来是莱芜烈士陵园,当地政府于1997年将其建成莱芜战役纪念馆,2007年投资了4800万进行升级改造,才有了现在所见的莱芜战役纪念馆。此外,纪念馆会在重大节日举行升旗活动、在清明节举行扫墓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向莱芜精神致敬。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采访当地参观群众,交流中队员得知,当地群众现在对莱芜战役的印象也大都是从父辈口中听来的。在被实践队员询问莱芜战役中最著名的人物时,群众向队员们介绍了陈毅元帅。据群众介绍:“莱芜战役是由陈毅元帅指挥,歼灭国民党军队6万余人。后来为了纪念陈毅元帅,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将莱芜第十二中学命名为陈毅中学。”队员们还询问很多从纪念馆中所见到的场景,对于部分场景当地群众能指出对应的地点,并补充些细节。

紧接着,迈入抗日战争纪念馆,队员们迎面看到的是由无数先烈姓名组成的高大墙壁,他们汇聚在一起,依旧巍峨地矗立在那里,共同撑起这座和平时代的无数炎黄子孙前来瞻仰的神圣殿堂。

和平年代无忧无虑的孩子们

队员刘婧好静默缅怀先烈 

队员们拾阶而上,抗日战争阶段性事件历程依次排列在身侧的墙壁上,走过这段台阶,仿佛真切体味了这段历史。

历史的阶梯

队员们进入展厅,翻阅抗日战争时期的图文以及实物资料。战争年代的众生百态浮现在队员们眼前:失去孩子的母亲痛苦欲绝、失去双亲的孩童绝望茫然、身着人装的魔鬼举枪刺向无辜生灵;昔日的乐土沦为人间炼狱,展台上陈列的皆是日寇残忍暴行的铁证:人骨烟斗、防毒面具、几经辗转保存至此的厚重文书犹在哭泣……侵华战犯在铁网中忏悔,但却永远无法弥补中华民族受到的沉痛伤害。队员刘婧好说,“既不希望孩子们看到这些,又希望他们能看到这些。”

“铁网”中的战犯

队长周子豪说道:“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军民一心,凝聚成为强大的合力。但令人寒心的是,在积极抗战的各阶级人群之中,不乏大批背叛良知、泯灭人性、构陷英雄的汉奸。只有真正站在灾难面前,才能见识到最真实的人性和最纯粹的灵魂。”

实践队员翻阅资料得知,在共产党的领导号召下,基层民主在农村根据地普遍开展。实践队员们翻阅资料得知:在抗日民主政权,“一元化”领导模式、“三三制”和基层党团组织等方面很好地将民主集中的原则渗透其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农村民主选举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队员李明蔚不禁感叹道:”这真的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实地参观莱芜战役纪念馆,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在艰难岁月中,中国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的信念,体悟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性:作为青年的我们,不仅要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还要牢记历史,将红色基因“星火相传“!

队员们在陈毅元帅雕像前合影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