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惠泽燕赵” ——华中农业大学赴天水等地实践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南水北调,惠泽燕赵” ——华中农业大学赴天水等地实践团

2021-08-27 16:47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聂天瑶 李丁泰 赵红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8月20日至22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赴天水、石家庄等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按预期计划,分别前往河北石家庄、甘肃天水、甘肃定西及湖北武汉四地采集水样,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该实践团队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不同线路不同水库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跨流域调水可能对水质产生的影响。

在许多北方城市,主要水源为地下水。滹沱河水源地是石家庄一出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位于滹沱河河床以南,京广铁路两侧河漫滩地带。然而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地下水被超采利用,水质和水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滹沱河超采区补水水源水质明显提升。

团队成员聂天瑶首先在石家庄市新世纪公园进行实地取样,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即时检测。她将采集到的滹沱河水样储存于硬质玻璃磨口瓶,并在公园负责人的帮助下置入冰箱内4℃左右的环境下冷藏,有效避免了水样温度等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该团队成员赵红艳在天水藉口水厂工作人员温雅琪、华有乾、郭西亚等人的帮助下,采集到杨家湾掉蓄水池水样,并就地展开检测。赵红艳准备好两组平行水样,利用pH计和TDS检测仪测得水样pH、TDS和温度,并用氨氮试纸和总磷试纸检测水质氨态氮和总磷的含量。团队其他成员也分别采集到相应水库、河段的水样,其中包括甘肃定西洮河水样、湖北武汉汉江水样。

在完成多个检测点的水样采集后,团队成员将水样带回检测,获得水样的pH、温度、TSD、氨氮等数据,并开展线上会议对检测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不同调水线两端检测点的水样水质并没有明显差异。南水北调工程虽然跨地区较多,但是管道运输,对水质影响较小。” 实践队员李丁泰如是总结。

此前,该团队通过随机走访和发放问卷的形式探究当地居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态度。问卷显示,大部分居民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改善了当地的饮水质量和生态环境。谈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石家庄自来水厂工作人员林先生表示:“原来石家庄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很严重,漏斗面积和深度年年扩大。现在每年南水北调输送7亿多立方米的长江水,直接用于人民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石家庄年均10亿的缺水口。”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工作人员王先生在随同实践队员走访过程感慨道:“长江水调来了,水源质量也变好了,人们生活地更幸福了。”同时,也有部分群众表达了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担忧,他们认为应“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提及采样过程的困难,团队成员赵红艳欣喜地说:“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工作人员,我之前预想的所有困难都被他们解决了。由衷地感谢所有人,让我此行如此顺利。通过对水质检测的实地调查,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水源对于居民生活的重要性,任何不符合规定的污水排放都会引起饮用水部分理化性质的改变。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收获颇丰,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在学习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为水资源的保护提出倡议,同时还增强了人们的环保节约意识。通过对水质检测的实地调查,我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水源对于居民生活的重要性,任何不符合规定的污水排放都会引起饮用水部分理化性质的改变。总的来说,南水北调是缓解国家北方水资源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要节约水资源之外,也要从根本上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