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保持童真 方能明亮 ——读《精神明亮的人》有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不忘初心 保持童真 方能明亮 ——读《精神明亮的人》有感

2021-09-02 11:36

来源: 南师学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高中的时候,忙里偷闲,我读过王开岭的文学作品《精神明亮的人》中的一两篇文章,那都是“匆匆一瞥”,也成为了记忆中的“惊艳”。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王开岭最具标志性的诗性散文和思想随笔了。暑假,我终于有空读了全文。我立刻被王开岭看似优美实则讽刺且一针见血的文笔吸引了。


一、文章紧紧围绕自然、社会展开这一切和我的关注点“不谋而合”了。

本书的前一部分,很多都是围绕以前自然的美好,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并在其中相处的快乐展开。王开岭书中的观点看似与普通大众的观点“背道而驰”,却让我感同身受。我刚读到这本书的前两篇时就被深深地触动了。为什么呢?高一暑假,我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气候变化的新闻:北极冰可能从深处融化。当时整个人很震惊。顷刻间,我感受到了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危机感。我开始质问父母,因为他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环保理念相差甚多。可是他们只是冷冷地、漫不经心地回复道:“大家都这么做啊。”我心中思绪万干,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一直在想: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我们为啥不保护家,反而让它千疮百孔呢?我总会回忆起以往绿水青山的生活,在王开岭的书中我一下就找到了共鸣,我们都在反思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态度尤其是与自然的关系。人为自然所生,为何不能善待它呢?看到许多都在幻想火星生话,开发外太空,可是难道没有人觉得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人类最好的家园吗?这是王开岭所思考的,也是我心中所想的,我们居然“不谋而合”了。因此,我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我将来志愿做环保、城市规划方面的工作,可是机缘巧合,我未能上到自己的理想的专业,但我相信读研时以此为奋斗的目标,哪怕最终不能如愿,我也会尽自己所能为环保、为自然、为社会做点实事。

二、剖析人性,不忘初心,保持童真,方能做精神明亮的人!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最热爱的东西。”在当今世界,物质与其所带来的娱乐极速膨胀,人们无法审视自己的内心需求,甚至忘记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往往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中迷失了方向、放纵了自己,忘记了初心,丢失了自己。

王开岭在书中质问的就是此类现象:“现代人究竟该怎样生活。”他认为亲近自然,回归本真便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接着,他又深入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隐藏在皮囊下人性的黑暗?就拿书中他叙写医生的一文来说,很多年轻的医生乐于为病人解决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中的大多数则对病人颐指气使地摆起“谱”来。随着阅历的丰富和临床经验的丰富,他们医生觉得自己水平逐渐高超,更加不可一世,收礼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主动索要红包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了。但水平增长,难道不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吗?当年刚穿上白大褂时的职业骄傲感和责任感哪去了?“医者仁心”“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等等美誉却成了最大的讽刺。作为医生一颗炽热的救济世人之心到底便彻底焦烂了。人活得越来越世故,他们忘却了初心,变得贪婪、自私,最后,大家一样变成了“散发着罐头气息的人”。

《医者之心》这篇文章其实也与前部分王开岭欣赏儿童,厌恶成人的禁锢思维在思想上是一致的,一代又一代,也许我们都无法说出从天真儿童蜕变为思想禁锢的成人的原因,王开岭却将这归结为人类与自然的感情有关,年少的儿童,谁不喜欢在自然中玩要呢,成年人忙于世故,他们身上自然也少了儿童的天真、自然,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可怕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试图将他门的观点强加于孩子,让孩子也变得世故……

“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王开岭在书中如是说道。正因如此,他提出了“向儿童学习”的观点,保持童心、保持纯真,不忘初心……

合上这本书,我的心中慢慢升腾起这样两个词:温暖、润泽。我们都应该保持纯洁的初心,坚持自己的梦想,用温暖的情怀“对人待事”,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供稿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曹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