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四川高校学子走进雷波:以鱼养殖助力支教
迎来2021年的暑假,为给山区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引导,让他们学习畜禽生物类的相关知识,提前了解初中的知识,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菠萝头.畜力而行团队在雷波县金沙镇的阳光小区于2021年7月12日起,开始了“爱心”支教。
“老师,我喜欢小丑鱼。”阿合金牛在座位上声音嘹亮的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鱼,“因为小丑鱼不丑,就和丑小鸭一样,会变成天鹅的。”据观察,每个组的小朋友在观察鱼缸中的鱼时,都带着些许疑惑的目光。“请大家都猜猜这是什么鱼?”刘文博在讲台上讲课,“猜到了奖励一支笔!”小朋友们的答案层出不穷,“鲫鱼”、“章鱼”、“小鲤鱼”、……,最后,声音渐小。“大家没猜到也没关系。”刘文博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了答案,“它叫斑马鱼,斑马条纹,因其得名。”
图为小朋友们观看鱼种类视频。 中国大学生在线通讯员 孙嘉璐 摄
据观察,刘文博在讲课过程中,语速缓,讲的话重复多次,特别是在讲解鱼类大全视频时,话语犹为仔细舒缓。 “雷波这边的小朋友普通话方面比较差,所以在讲鱼养殖课的时候,语速放得比较的缓。”刘文博课后与通迅员进行交流,“特别是在讲鱼的生存环境、温度以及如何投喂合适的参比饲料时,要更加细心才行,不然讲完一遍,小朋友们完全没听进去,那这节课是完全无效果、无意义的。
电脑视频上栩栩如生的鱼让小朋友们的精神气提起了不少,底下的小朋友们大多都在讨论着视频上的鱼属于刚才老师讲得什么类别。“寓教于乐,乐在于频。”支教负责人杨益强调,“网络教学的实施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变革,它不仅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也让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真正成为可能。”
图为小朋友绘的生态鱼画。 中国大学生在线通讯员 毛越 摄
坐在教室里3至6年级的48个小朋友被划分成了6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组长负责组内事务。“这是喂鱼的饲料。”刘文博给每个组分发了一小瓶的饲料,“以后每个组轮流来饲养缸里的斑马鱼,如果在我们走之前,鱼的活性程度高,就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鱼养殖方面的基础技能。”
课程过半,其他团队成员为每位小朋友分发了彩笔与A4纸,要求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并标上其他生态特征。“设计一定的要求,让小朋友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加深记忆。”刘文博在指黑板上的要求表示,“人在小时候记忆力强,但理解能力差,而人长大后,思想复杂了,需要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就需要更多的精力,自然而然也就记忆力下降了,所以在人拥有最好记忆力的年龄段里,让他们多记点东西。”
图为小朋友们与工作人员合影。 中国大学生在线通讯员 孙嘉璐 摄
据悉,刘文博在授课前一天晚上还在改进教案,并且训练语速的快慢以及吐字的是否清晰。“累不算什么,关键是要累有所值。”副队长吴研静特别强调,“改进教案让课堂变得鲜活多样可以使孩子们在一个课程中获得美育、智育、劳育等多方面的锻炼,培养出适应于社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