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有力量:厦大师生赴龙岩开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调研
为响应党和政府乡村振兴的政策号召、争做新时代先锋力量,厦门大学"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和商业模式调研"实践队在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赖国伟老师和熊英子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14日-7月21日、8月19日-8月24日分两期赴龙岩市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了解乡村产业创新和创业情况、未来乡村振兴的发展希望等重要信息。
对话龙岩领导班子,把握乡村建设大局
2021年7月14日,实践队前往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同市农业农村局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关人员展开座谈。在座谈会上,林璋钦科长、涂丽芸科长和陈耿站长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龙岩市在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发展3个方面的具体实践。
01 实践队在龙岩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座谈会 厦门大学李沁钰提供
实践队了解到,2016年至今,龙岩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品质提升、培育文明乡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振兴各方面保障上均取得积极成效。龙岩市的扶贫工作聚焦村民真实需求,基于本地村庄实际,综合运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住房扶贫、金融扶贫等方法,保障农民生活需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工作上,龙岩市未来将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一县一品"、"产业强镇"等目标,有重点、有策略地开展工作。
走进大美乡村,体验产业魅力
7月14日-8月24日,实践队前往新罗区、漳平市、永定区、武平县等县区的多个特色乡镇,在当地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和村委干部们的陪同下,了解其产业发展情况。实践队发现,这些乡镇立足于自身乡情地貌,各显其能,盘活资源,展现出乡村产业发展的多种思路。
02 实践队与苏坂镇干部合影 厦门大学张琦提供
思路一、切实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激情。例如,新罗区苏坂镇大力推行激励性扶贫政策,由政府、平台企业、种养大户合力扶持贫困户从事力所能及的种养产业,保证贫困户劳有所得,实现产业扶贫。
思路二、坚持将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漳平市南洋镇被誉为中国水仙茶之乡,当地政府通过举办茶王赛、严禁过度开发茶山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南洋镇梧溪村走出一条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同在漳平市,被誉为“中国杜鹃花第一村”的永福镇西山村,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花木产业,将杜鹃花销往北京、天津、沈阳等三十多个城市,稳步迈向振兴。
03 实践队参观培斜村竹席厂 厦门大学李沁钰提供
思路三、积极推动产业转型。永定区新罗村由“黑色”向“绿色”转型,从过去的煤炭工业经济,转向联合村民开发汽车贸易市等更为环保的项目,持续探索生态养殖和观光休闲等绿色产业发展的道路。发展乡村旅游的南江村则由"单打独斗"开创性地转变为"村企共建",联合福建土楼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按照土楼元素对裸房进行立面改造、统一风格,逐步实现了南江村旅游产业的特色化、规范化和品牌化。
思路四、稳步推进产业融合。随着特色产业的影响力提高,各乡镇纷纷推动特色产业同旅游业融合。例如,新罗区培斜村摸索出了一条集“竹茶加工、乡村电商和乡村旅游”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三产融合的造血型示范村。武平县新礤村以“桃韵茶乡·山水画廊”为乡村振兴主题,进一步探索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武平县尧禄村则凭借鹰嘴桃产业、全市首创的全村房屋立面3D彩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一时间,乡村民宿、水上乐园等旅游项目全面铺开,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提升。
寻访创业带头人,挖掘振兴软实力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提供不竭动力,无论走到哪里,实践队都会在当地寻访典型的创业带头人。一路下来,实践队累计访谈了14名镇级、村级干部和12名村民代表,同他们深入了解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和宝贵经验。
04 实践队在漳平市梧溪村进行座谈会 厦门大学张琦提供
产业各有千秋,但创业带头人们所表现出的笃实好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品质却是一致的。培斜村村委干部们曾多次出外调研,学习典型旅游村的成功经验,带领全村因地制宜打造出广受欢迎的九溪庐旅游景区。梧溪村的茶农为改进制茶工艺,不断吸收学习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的优秀工艺,使得梧溪村的水仙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青年力量也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抹亮色。培斜村的村二代率先打开淘宝销售的渠道,并积极吸引年轻人入村开设淘宝店,形成淘宝一条街,扩大培斜竹席的市场销售空间;南阳镇的沈达铭敢于打破传统的批发销售模式,说服茶王父亲打造个人茶叶品牌,在短短几年间,这种以个人制作工艺为品牌的模式在市场中取得热烈反响,并促进了当地茶农个人品牌意识的形成。年轻的带头人们正在通过互联网赋能传统行业、更新发展理念等方式,推动乡村的振兴之路紧跟市场变化和时代发展。
落实调研成果,做乡村发展的局内人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实践队员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生动的、全方位的认识,不仅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也感受到驻村干部坚定的为民信念,看到了“扶贫脱贫不落一人”的实实在在和“多维帮扶强村富民”的扎实推进。在未来,厦门大学"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和商业模式调研"实践队将会继续提炼总结本次田野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继续关注和研究乡村振兴,为祖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青年声音,发挥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