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调研廖莉“双峰县老故事之民俗文化博物馆”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升学

【其他】调研廖莉“双峰县老故事之民俗文化博物馆”

2021-08-24 23:02

来源:湖南大学文学院 胡馨月 刘冰冰 刘越 张义和 杨宇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1年度三下乡,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双峰县湖湘文化调研团队前往双峰县进行湖湘文化名品传承与现代发展的相关研究,学院党委副书记向铁生老师、辅导员李子涵老师带着团队一行8名成员开启了文化调研之旅。

“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是由廖莉先生经营的一家私人藏品展览馆。展馆分四层,皆由传统木制结构组成,每一室分门别类地放置着廖老师的私人文物收藏,但并不似博物馆一般以指示标和展示牌来区分,而是将每间藏品室设计成了相对应的古代房间样貌。

廖老师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十年的摸索和探寻后,私人收藏了许多极具有文化价值的各类古董。看着堆积于家中的各类文物,他决定开办一个私人藏品展览馆,对外免费展出自己的藏品并负责讲述其中蕴涵的文化内涵。

在系统性地开始文物收藏之时,双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了廖老师的关注。双峰处于以湘中为核心的梅山文化区,梅山文化相较于中原文化有着它的特殊性。而在茶马古道等文化交流互通的影响下,它又同中原文化相联结。生长于此的天然亲切感和双峰县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廖老师开始着重对于湖湘文化相关文物的收藏与研究。“湖湘文化,道南正脉”。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的湖湘文物琳琅满目,对于它们背后各自的历史,廖老师都能如数家珍。

近百年内双峰文化蓬勃发展,人才井喷式涌现。出现这样的人文盛景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因为曾国藩及曾氏家风的传承。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同样收藏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物。其中,曾氏家族曾约农先生穷尽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成为教育界学术界的泰斗人物。曾约农先生的秘书手中有着他个人的信件手稿文书等物品,廖先生为此专门飞赴台湾重金求购并收藏在此。并且,他还几处奔波求购了一批曾氏家族的文献及家族后人大量的往来书信,收集到了增设的曾氏祠堂的相关文件。这些资料都更为全面、更为深入地展现出曾氏家风的继承与发展脉络,对曾氏家风的研究具有极大意义。

除此之外,廖老师还提到他对于湖湘族谱的一些收藏兴趣,湘军中多有人退伍后隐姓埋名,历史上再不见踪影,他希望能够从这些族谱中寻觅出一二人物。廖老师几经周折收藏到了湘军先导者罗泽南的家谱,并且是十分珍贵而罕见的清稿本,文献价值极大。

离开廖老师的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调研团队驱车来到另一名私人收藏爱好者王智平老师的智信堂。

智信堂有一条长廊,左三右二共五间厢房,格局、布置均独具一格,但几乎每间房都有瓶插或吊挂干荷,调研团队成员们大多来自北方、还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对此心生疑惑。廖老师解释说,双峰县受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厚,荷叶作为一味中药,有清暑利湿、升阳止血的作用,益处良多,所以双峰人喜爱在家中配上一把枯荷。向老师又补充道,这种插荷的摆设是文人的一种“清供”,荷花在儒释道中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对于文人风雅的现代传承。

参观间隙,大家围聚到王老师的茶桌前稍作休息,看见调研队员们性质盎然、意犹未尽的样子,廖老师指着智信堂四角的一些雕刻文字,说:“每雕必有意。这是‘必有余庆’四字,意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寄托着对于家族的期望,这就是一种文化氛围,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就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滋养。”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古代生活的衣食住行上,文物上的各种文字图案正彰显了这一点,这就是集全社会共识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相比现代社会较为单一的家居陈设,更多了几分教化的作用。

调研团队回想这两天在双峰县老故事民俗文化博物馆、智信堂以及所经双峰人的居处,处处是不同,处处也是同,不同的是悬挂摆放的书画墨宝,共同的是双峰人深植血脉之中的对传统文化的欣赏、传承。

当文化浸润这方土地时,才能培育出触及这片土地历史文化的“眼”,向老师说:“人的审美能力有高下之分,这正是古玩收集价值的体现。人们应当注重的不是文物历时的长短,而是经过历史选择后的文化价值,以及这些文物和现代人的对话”。

双峰文化根植在湖湘文化的厚土中,其传承和发展的方向与途径,仍然是当前需要探索的课题。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