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红色歌谣,让南梁精神代代相传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唱红色歌谣,让南梁精神代代相传

2021-08-19 16:10

来源:西北师大青年传媒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5日,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我在南梁,听红色歌谣”实践团走进南梁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以“传唱红色歌谣,传承南梁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走近南梁革命圣地


8月5日下午,实践团前往南梁革命纪念馆、苏维埃政府旧址、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旧址清音楼、列宁小学等,实地感受在战争的沧桑岁月中铸造的“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



走进南梁革命纪念馆,实践队员观察到,不同革命时期所记录的歌谣,反映着不同的主题。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歌谣传播革命真理、武装军民思想,活跃军民生活;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歌谣的内涵便更为丰富,它歌颂人民领袖和军民关系,反映生产劳动,难民安置,反映新婚姻,颂扬革命知识分子,反对封建迷信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歌谣最主要的主题是反映战斗生活和颂扬革命精神和陇东老区人民伟大的贡献。


传唱南梁红色歌谣


“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为深入体悟南梁精神,队员们共同学唱南梁红色歌谣《军民大生产》。一声声“嗬咳”的号子,让队员们沐浴在革命思想和革命烈火的洗礼之中,感受着风雨岁月中军民战斗的决心和愿景。



此外,为深入探寻人民心中的“南梁精神”,队员们带着学唱的《军民大生产》,走进荔园堡村,与热情的村民们一同合唱。从三五岁孩童的稚嫩奶音,到青少年的嘹亮歌声,再到老人们的轻声吟唱,一首红色歌谣在几代人的共同演绎下,真正实现了“传唱”——是唱,更是悟,悟革命思想,悟南梁精神。



聆听歌声背后的故事


在荔园堡村,队员们拜访了抗美援朝退役老兵张保亮。1951年,十七岁的他应征入伍,先后参加过上甘岭、双架山等五次战役。2020年党中央为张保亮同志颁发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纪念章。




      在与队员交谈时,老人抬起右胳膊,露出了深长的伤疤,满怀感慨的讲述道:“1952年11月在上甘岭战斗中炮火密集,山头被炮火削低两米,但战士们用血肉之躯铸成了无法撼动的堡垒。”随后,张老深情演唱了两首军歌。从老人的眼神中,队员们看到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战士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南梁革命歌谣产自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斗争,充分发挥了教育、动员人民的战斗作用,为革命最终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值得后人总结挖掘。

此次南梁之旅,队员们寻找、传唱红色歌谣,聆听革命歌谣背后的红色革命故事。他们和革命时期无畏奋斗的人民群众一样,用红色歌谣做武器,做桥梁,传承弘扬南梁精神,铭记伟大革命历史,激励我们青年一代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