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到线下!西北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团与留守儿童的“爱心盛夏”
近日,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 好伙伴,共成长 "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实践团师生九人,一路奔波,来到陇南市礼县盐官镇的新合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留守儿童暑期帮扶活动。这次活动是对之前的线上对接活动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从线上走到线下,从虚拟的网络走向实际,希望给孩子们带去更多关爱,更多温暖,给予他们更多实现梦想的信心和希望。
在此次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队员本着为留守儿童带去关爱与关怀的初心,针对 " 学习、情感、生活、兴趣和需求 " 五方面展开对接帮扶关爱活动,与留守儿童一起建立起亲密友好的伙伴关系,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学习篇
辅导作业、" 五防 " 安全教育、红色歌曲、手语操
作业辅导主要以孩子们的暑假作业为基础,对孩子们在数学、英语、语文等科目中遇到难解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五防 " 安全教育由队员包银霞负责讲解,其内容包括防溺水、防诈骗、防火灾、防性侵、防触电等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内容,旨在提高孩子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红色歌曲由队员卜钰教授《国家》、且由队员王菲负责教授手语操配合进行,旨在宣扬党史知识,弘扬红色文化,增强孩子们的爱国主义认同意识。
情感篇
家访
家访中,队员们给孩子们带去了彩笔、文具袋、书本等学习用品,想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到他们,同时也详细了解了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及儿童留守的原因,并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也会时时刻刻地关心他们。家访的队员们鼓励孩子们要心无旁骛地学习,充分利用现阶段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拓宽自己的眼界,树立远大的理想,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生活篇
升国旗、红色电影、课间时光
7 月 19 日(星期一),通过和学校沟通,团队组织实践队员们与孩子们一起举行了升国旗仪式,队员苏臻岩说:" 我们远在他乡,也不能忘了这样神圣又庄严的仪式,现在我站在国旗下,和孩子们一起大声歌唱国歌,激动又自豪!" 红色电影我们选用《理想照耀中国》中港珠澳大桥工程师林鸣的事迹纪录片,在观看结束之后,一个叫王雨轩的女孩子激动地对着大家说:" 我要像林鸣叔叔一样,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课间时光里,实践队员们与孩子们也迅速地打成一片,与他们一起下象棋、下五子棋、踢毽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篮球等,在欢声笑语中,建立起了彼此深厚的友谊。
兴趣篇
趣味运动会、折纸
实践队员们精心准备了适合孩子们的趣味运动会项目,有团队夹气球、团队跳大绳、50 米团队接力赛等一系列的团队性比赛,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告诉他们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目标一致才可以赢得胜利。同时,实践团队还开设了专门的折纸课程,由队员李玉凤负责指导孩子们折圆扇、折爱心,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需求篇
破冰、小礼物、实践结束助力实现 " 心愿卡 "
从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就组织孩子们填写了 " 微心愿 " 卡片,并在活动最后一天结束时,根据心愿卡片为孩子们送去他们想要的礼物。其中有一个叫左芸的小女孩的心愿卡让所有实践队员潸然泪下,她写道:" 我想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休息一个月!",小小的孩子能体会到大人的艰辛,能体会到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的不容易,能体会到独自在家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的辛苦,看着她最朴实无华却最难以实现的心愿,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很不是滋味。还有一个叫张高第的孩子的心愿卡写道:" 我想和我哥(队员卢浩男)打会儿羽毛球。" 在队员们看来只是简单的陪他一起玩,却也变成了让他憧憬的心愿。小小的心愿让我们百感交集,我们想要呼吁,想要呐喊,希望他们的爸爸妈妈不用在外奔波,希望孩子们不用再留守。
这次实践活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助留守儿童弥补缺失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增强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呼吁全体社会成员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从而期望社会大众能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切实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能够独立自主、明辨是非,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太阳,世界才会有温暖;有春风,大地才会有生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的梦想绽放希望的光芒;手牵手,交朋友,好伙伴,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我们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