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里,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师生用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9月24日,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学史力行”百村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次活动主题为:校地“学史力行”,助力美丽乡村,坚定专业自信,献礼建党百年。共有200多名师生组成 32个小组前往湖南省 34个行政村开展调研。
当专业所学撞了乡村发展的腰,会擦出怎样的乡村振兴之花?从今年4月份开始至今,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已经涵盖花垣县、湘潭县、望城区等地34个行政村,活动已形成了乡村建设调研报告集、乡村规划设计方案集、宣讲活动课件集、乡村振兴故事集等系列阶段性成果,并提交至相关部门。
从学校出发到每一个调研村庄,需要坐车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进入大山深处。大大小小数十个村落顺应地形分布,与自然和谐共生,勾画出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师生积极与村干部交流、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容村貌。确定了规划和设计的方向之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对基地选址进行了更加精细的测绘和记录。调研完成后,各调研小组就村庄概况、面临问题、具体需求、选址情况和设计方向等进行梳理汇总,完成了规范细致的调研报告。“长途跋涉过后,同学们虽然疲惫,但是对调研充满热情,充分做好了广泛开展基础性专业调研的准备。”建筑学院团委书记孙鲁霞说。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学子赴湘西桃花村调研
细致地整理村庄资料,热烈地讨论,各小组聚焦村庄需求,结合村庄的历史文化传统、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现状,以乡村经济现状、未来发展、优势资源为实际考虑点,开展了乡村规划设计。设计方案涉及到产业规划、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乡村景观标识设计、民居改造等方面,充分发挥专业所学促进乡村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专业的师生团队为我们乡村的发展规划打开了新视角,提供了新路子,让我们重新定义美丽乡村,对未来建设发展充满信心。”双龙镇排料村党支部书记吴姗姗说道。
建筑学院师生宣讲团在田间地头、在十八洞村党性教育基地报告厅等地为当地民众和游客开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乡村建设政策、法规、标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法”等专题宣讲,将党的历史、专业知识带入乡村。“准备宣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选定主题到定稿再到宣讲,是在大量的调研和深入访谈基础上完成的。充分考量到村庄的基本现状、发展规划,师生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活党史、讲活美丽乡村建设,既利于为乡村发展带来智慧,更利于坚定同学们跟党走的信念。”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彭文军道。
在调研中,收集到的不只有数据素材,更有一个个脱贫攻坚的典型人物与故事。比如为张刀村村民“接通最后1公里”公路的吴绍锋书记;传承保护苗族传统文化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海深老人;把自己当苗家人、为村民做实事、带领芷耳村脱贫摘帽的驻村第一书记谢祖志;20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苗族文物资料抢救工作中的洞冲村石寿贵老师。“调研活动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这对激励我们将小我理想融入祖国大我发展之中具有重要意义。”赴湘西芷耳村调研小组同学王艺琳分享。
▲师生为乡村做的部分规划设计方案
建筑学院“学史力行”助力百村乡村振兴活动将持续进行下去,师生们用专业所学,走进乡村,开展调研、设计、宣讲活动,助力提升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他们在田间地头读懂乡村、读懂时代、读懂中国,躬身感受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伟大成果。他们学习党史文化,接续火种;不忘党的初心,贴近人民群众。他们投身实践、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