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学子三下乡:传承非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更加了解东乡县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2021年7月19日,西北民族大学赴东乡县乡村振兴新动能调查小分队11名师生,来到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东乡县的专项帮扶点刺绣枢纽,开展调研工作。调研伊始,在碧桂园东乡刺绣项目部负责人张韬的带领下,调研分队集体师生参观了锦绣东乡民族人文体验馆。在参观的过程中,他为大家讲解了碧桂园公司在东乡县的产业帮扶故事。
随后,调研分队师生集体与碧桂园刺绣枢纽企业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座谈会中,分队老师和学生们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首先,碧桂园项目负责人张韬为我们介绍了2018年至今,碧桂园股份有限公司在东乡县的帮扶项目。在帮扶的过程中,碧桂园主要围绕“扶志、扶富、扶技、扶智”8字理念,在东乡县开展帮扶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与省、县、乡镇等党组织结对,共建一线党支部,培养新支书;帮扶东乡羊、东乡锦绣、东乡土豆进行标准化生产,并帮助农户进行产品销售;建立两所职业学校,免费对东乡县人民进行技能培训,并设立爱心助学专项基金,以教育促进东乡当地发展等帮扶举措。
在与碧桂园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小分队成员了解到,在初期开展帮扶工作时,工作人员们就遇到了种种难题。其中语言不同,沟通困难则是他们首先遇到的也是最大的难题。在东乡县,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小孩。小孩较为年幼,老人虽年长,但其语言多为东乡语,与普通话相差较大,这使得帮扶工作难以开展。面对这些难题,碧桂园工作人员迅速与东乡县各级党组织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向党组织反映帮扶难题。之后,在东乡各级党组织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碧桂园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对东乡县具体村户进行“走、听、学、谈”,以深入了解东乡县每村、每户的具体情况,进而开展帮扶工作,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克服语言难题后,之后的帮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大爱无疆,情系东乡”,这是东乡县人民政府赠给碧桂园公司的牌匾上的题词。对这一句话,调研成员们感受颇深。它表达了东乡人民对碧桂园产业脱贫的真诚感谢,也是东乡人民对碧桂园东乡脱贫增收工作的充分肯定。此次座谈会,让调研分队成员们在对碧桂园入驻东乡的产业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有了具体的了解,同时也对东乡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状况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之后的入户调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小分队成员与刺绣作品合影 袁晋煜 摄
下午,小分队成员们来到赛昂花儿机绣、缝纫设备车间操作培训班,对东乡县刺绣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分队成员们参观了刺绣生产车间,对刺绣生产过程进行体验式的了解。在与绣娘以及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小分队成员了解到,自2020年10月以来,培训班已经培训了1005位学员,给近800余名学员的生活带来了切实的改善,帮助东乡县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东乡县乡村振兴道路上,政府与企业协力合作,将人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通过“产业+非遗”的合作模式,深度发掘东乡刺绣的根与魂,让乡村振兴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每个东乡人的心中,真正让东乡人民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
东乡县着力于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优势,通过发展刺绣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东乡人民的增收致富,带动了东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自信,成为中国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