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扶梦”社会实践团队2021年暑期工作报告
2021年暑期,华北电力大学“草原扶梦”社会实践团队开往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镇投身社会实践。团队主要任务是深入田间实地调研当地特色产业,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利用专业知识,尝试推动特色产品的电商化进程,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协力迈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新目标、新征程。
广德公镇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的西部,全镇面积10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万亩,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共有5个重点贫困村,是翁牛特旗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地处高寒漫甸区,雹灾、风灾、霜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对当地农业,特别是露地蔬菜影响巨大。为了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开始试种冷棚西红柿,当年就试种成功,在此基础上,开始大面积推广设施农业冷棚并建立联村扶贫产业园。
团队成员深入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广德公镇产业园区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居民生活状况调研。实践队员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并针对当地在销售实践中的薄弱环节以及遇到的问题,建立起“专家+农户”的沟通桥梁,邀请专家“线上”答疑解惑。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广德公镇联村扶贫产业园总投资440.6838万元,共建设蔬菜冷棚188个,暖棚5个,年可产蔬菜880吨。该产业园区主要组织农民从事尖椒种植,利用冷棚技术保证尖椒质量,因其农产品个体形状好、耐贮藏运输,其中“喜羊羊”、牛角椒等尖椒品种深受客户的喜爱。并利用集体销售渠道保证每户农家的基本收入。产业园每年带动近640余名贫困户从中受益,全镇1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余万元。有效推动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由输血变造血,解决贫困户的稳定脱贫问题,为全镇产业扶贫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团队成员也积极深入田间,参与尖椒的采摘与分拣工作,与尖椒种植户、尖椒分拣员等基层农民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广泛分发调查问卷,发现实际问题,了解切身需求。经过一系列调查和数据采集之后,我们利用专业知识,构建了广德公镇尖椒营销体系的SWOT模型,以及青椒价格变动原因分析及市场预测的分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了接下来可以落实的相关改良政策。
受益于特殊的区位环境,内蒙古翁牛特旗的养殖业同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德公镇联村梅花鹿养殖扶贫产业园也是我团队的调研对象之一。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了鹿群的生活环境以及生长繁殖情况。根据调研结果,该产业园区与吉林可达鹿业进行了品种改良的技术合作,连续两年引入世界上最优良的种源基因,使鹿的品质不断提升。园区与内蒙古延康药业有限公司、赤峰华远酒业有限公司同样达成密切合作,进行系列鹿产品的开发,积极探索延伸鹿产品的产业链,目前已推出鹿胎膏、鹿茸血酒等系列产品。据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将进一步构建鹿文化观光平台,逐步将自身打造成一个集种鹿繁殖、鹿产品加工、鹿文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联村梅花鹿养殖振兴产业园。“专业+特色”独特的供应链模式,为团队成员们提供了依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益实践。
在了解了乡村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草原扶梦”实践团还参观了当地标杆企业安琪酵母(赤峰)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安全经理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安琪酵母厂的整个生产线,对当地优秀企业的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人才储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其企业成功的优秀经验。其中酵母生产流水的全自动化生产模式和节能环保理念,让实践团成员收益颇丰。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的“玉龙”就出土自翁牛特旗,这来自新石器时期的文化珍品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在社会实践的最后,团队成员集体参观了翁牛特旗博物馆,感受到玉龙这一文化符号的珍贵价值与独特魅力,也更加体会到脚下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这些饱经时光考验,流淌于人们血脉中的精神品质始终滋养着人与自然的生息。相信终有一日,其也会爆发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帮助翁牛特旗走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