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勇担青春使命,科院学子助力如皋乡村振兴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实现同乡村振兴衔接起步的有效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做好过渡期准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行走的力量 远方的暖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筑梦团,由会计、空中乘务、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专业以及外籍学生组建而成,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再次踏上“乡村振兴”的行走之路,奔赴微笑之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花名堂园艺花木基地,开展为期5天的乡村社会实践。
团队成员本着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贡献社会的初衷,带着无限的热情与活力,调研农村发展,提升实践能力,以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礼赞建党百年。
江苏如皋,中国著名的盆景之都、花木之乡,有诸多品质优良、造型优美的大小盆景花卉苗木。“云头雨足美人腰,左顾右盼两弯半。”这句话形容的是江苏如皋的盆景,如皋人做盆景的历史由来已久。
但现如今,随着网络直播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皋的花木盆景产业遇到了当地硬件设施基础差,电商网络直播人才匮乏等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
为了加快推动当地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助力农业产业链的改造升级,在实践开展前,实践团队的岳龙老师便联系了当地有名的花木基地——如皋市花名堂园艺花木基地的创始人,受到了该基地的热烈欢迎,团队师生与当地负责人交流沟通了如皋发展现状,做好了前期的调研基础准备。
图为如皋市花名堂园艺花木基地
图为学校在如皋花名堂实践基地的挂牌
为了本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的有序进行,7月份以来,实践团中的蒋小玉老师和朱金凤老师从尚贤新媒体工作室和工商电商直播团中选拔出了六位优秀的成员。经过五十多天的脚本设计、设备采购、网络调研、需求分析等一系列的紧张筹备,8月30日,实践团队师生从学校出发,一同前往如皋。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前往如皋
8月31日上午,团队指导老师吴婷带领着四位因疫情滞留在我校的外籍学生来到如皋,加入到“行走的力量 远方的暖阳”实践团中。团队师生与花名堂创始人刘小飞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远在国外的同学展示了如皋特色盆景。
“不管在任何国家,植物品种可能不一样,但是绝大多数植物其实都是可以做成盆景的。”花名堂创始人介绍的时候说到。
图为花名堂基地创始人向成员们介绍盆景
8月31日下午,实践团师生邀请到了如皋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海兵,在花名堂园艺花木基地创始人刘小飞的主持下开展了实践交流会,进行深入探讨。
会议上,张主任首先热烈地表达了对团队此次前来的欢迎,赞许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谢团队助推如皋的三农发展。随后,张主任对南通特色农产品的产业融合现状进行了分析,耐心地解答了实践团师生提出的问题。他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应该“接地气”,多走近田间地头。
图为张主任与实践团开展实践交谈会
会议结束后,实践团师生在花木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花名堂微型盆景基地进行实地实践。在负责人的介绍下,团队师生了解了南通如皋水培花木培养现状以及相关的培养技术。
图为花木基地负责人正在介绍水培植物
9月1日,团队负责直播的顾明明、欧阳涛、姚江凯三位同学在花木基地精选产品、产品拍摄,并对选品进行直播脚本设计,在花名堂官方旗舰淘宝店直播带货。数据显示,共吸引了将近300多人次观众进入直播间。
图为顾明明、欧阳涛同学正在直播
同时团队负责新媒体的瞿凯文、王泠丹、周子祺三位同学精准分工。对本次实践进行了前期的微信小程序搭建、设备调试、产品图拍摄、实践记录新闻照拍摄、宣传片脚本设计、宣传视频片拍摄并对拍摄的产品图进行后期淘宝详情页的美工制作。
图为指导老师蒋小玉与周子祺同学正在调试设备
图为瞿凯文同学正在拍摄宣传片素材
9月2日上午,为了让我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如皋特色水培植物,团队指导老师蒋小玉、朱金凤加入到了学生直播间中,开启了淘宝、抖音双平台直播,并在直播间中开设了知识科普与直播间的观众们答疑解惑。
图为指导老师在与直播间的观众们互动
图为团队师生共同直播
9月2日下午,团队师生共同前往花名堂微型盆景种植基地,团队师生在大棚工作人员的正确指导下,下地体验了水培植物的生产线。同时开展实时直播,让直播间的观众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水培植物的生长过程。
图为指导老师向直播间的观众展示培育的产品
9月3日,“行走的力量 远方的暖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筑梦团迎来了本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新媒体组的三位成员利用无人机为如皋花名堂新建的大棚实践基地拍摄宣传片,还利用相机拍摄了三合一的宣传纪录片。
图为宣传纪录片剧照
图为团队成员为新建大棚实践基地拍摄的鸟瞰图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在江苏如皋的5天社会实践生活里,团队成员们深刻地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分工明确,各取所长,哪怕汗水将衣服打湿,脸上被太阳晒伤,还依旧将自己的任务完美完成。
此次实践培养了大家理论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行走的力量永远不会止步于此,期待团队后续的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