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载壮丽征程,同庆盛世锦绣中华
金秋十月,国泰民安,放眼神州,繁花似锦。在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之际,广西民族大学的师生们纷纷为祖国献上真挚的祝福。
同心共祝愿,祖国万年春
广西民族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研究会党支部书记王颖超祝福道,“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祝党和祖国繁荣昌盛,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孟晚舟女士在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下平安归国,这再次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强大中国永远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后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我将继续脚踏实地、潜心向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志存高远,敏于求学,学有所成,锻炼成才’的寄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新时代青年一道,用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教学科研秘书程煜祯老师说,“我们祖国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奋斗,祖国母亲的生日既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庆典,也是我们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情体现。我要把我最好的祝福都送给我们的党和祖国!”
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黄玉玺说,“国庆节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它不断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发挥自己的力量引导下一代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文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苏朝露动情说道,“‘人间正道是沧桑’‘雄关漫道真如铁’,祖国,寄托着我心底最深沉的爱和无法言表的感激。千禧年出生的我们是幸福的,生活在没有硝烟的黄土地上,有为追求自身幸福的能力。感怀言语道不尽,祖国,我爱你!”
满怀爱国心,担时代重任
人民武装学院2016级公共事业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培养模块)校友邓祖麟谈道,“曾经我也害怕去基层工作,当‘6.17’自然灾害发生后,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令我深受感动,我以她作为榜样,考取了百色市2020年选调生。在这之后,我明白,基层不在乡镇,而是在所有的一线工作中。我能为祖国繁荣发展做出的贡献就是牢记‘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发扬民大学子不怕苦、不怕累、敢闯敢拼的精神,扎根基层,到艰苦地区参加工作。”
管理学院2019级会计学专业袁美欣说,“回顾党和国家的峥嵘岁月,再看如今我们过上的幸福生活,内心对祖国的繁荣强盛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预备党员,首先要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在正确的认识指引下去社会上奉献光热才能最大化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媒学院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崔跃旭说,“作为一名播音生,我要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将之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动力与精神养料。熟悉过去,才知未来。广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遗址,今年暑假我前往桂林全州、灌阳、兴安等县,重走长征路、收集红色故事,在学习党史与长征精神时,梳理湘江战役历史脉络,将一个一个红色故事串联起来拍摄成纪录片,并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布,让更多人了解党的历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的接力棒已传至当代青年手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青年一代必将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参与者!”
不忘来时路,砥砺向前行
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的敖秀梅认为,国庆节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这一代享受着先烈牺牲自我才带来的幸福生活,也应继承他们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每一名中华儿女都应该学习并继承这种优秀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扬这种精神,为祖国的建设奋斗。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政治学类的韦贞宇说,“当今青年,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中,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有着大好的发展机遇,理应坚定理想信念,根治信仰,脚踏实地,保持理性,积极思考,不为横流物欲所扰,不因泛娱乐化而困扰。同时,当代青年也应传承好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心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书写人生华章。”
文学院教授张啸说,“国庆节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同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祖国的大江南北都会洋溢着节日的欢庆氛围,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从心底为祖国献上最真挚的祝福。国庆节不仅仅是一个充满着仪式感的节日,它更让我们铭记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而作出的牺牲、铭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为建设自己的国家而付出的辛劳,更激励无数的后辈为祖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我祝愿祖国母亲永远风华正茂,在新时代的召唤下,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建设一个更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法学院辅导员黄姿维说,“国庆节是我们国家、我们全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民族精神和国家凝聚力的表现,凝聚着先辈们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我们在享受假期,感受着国家繁荣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是前人的奋斗才换来我们今天舒适的生活。作为一名法学院的老师,我会积极响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认真传播专业知识,注重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自身优势,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培养法学人才。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万年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