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师大教科院赴沅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访“渔民上岸”情况
(通讯员 范玮琦 罗巧倩)7月16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赴益阳市沅江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的几名队员在胭脂湖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带领下前往街道办和三眼塘村,对“渔民上岸”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沅江市地处洞庭腹地,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居全省之首,且水域皆属于长江流域。其退捕任务占据全省禁捕退捕总任务的14.8%,是湖南省禁捕任务最重的县市之一。据红网报道,沅江市2011年便有渔业捕捞乡1个,专业捕捞村13个,捕捞渔民2776户8752人,其中无房户渔民达419户1182人。
胭脂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汪最立向实践团队员介绍了沅江市胭脂湖街道辖区渔民的基本情况——胭脂湖街道共93户渔民,其中包括10户持证渔民,现已全部完成搬离和转业。汪最立表示:沅江市的渔民上岸工程实施过程的确面临着许多阻碍。渔民上岸以后家庭收入减少,与此同时,渔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就业创业方面存在困难。但通过培训机构对渔民进行培训,能够帮助渔民实现二次就业,保障上岸渔民拥有稳定工作。
曾住在在湖南省沅江市琼湖街道莲花岛村的袁乐平夫妇是胭脂湖街道的“迁移渔民”。十年禁捕政策启动后,沅江市的三个湖心岛村上的渔民都要搬迁上岸居住。 2021年3月16号,袁乐平夫妻俩正式离岛,结束了几十年的渔民生活,来到胭脂湖街道的三眼塘村开了一家名为洞庭酒庄的饭馆。在此选址的一个原因是三眼塘村委会开发建立了附近的一个玫瑰园,妻子吴日华向来喜欢花,没事时可以去那里散散步。同时,袁乐平也希望玫瑰园的游客能光顾酒庄,带来经济收益。
袁乐平家世代都是渔民,1990年,吴日华嫁至袁家,原本怕水的她后来也渐渐能够在水上游刃有余的撒网、收网。渔民生活辛苦,夫妻俩往往早上四五点钟便要在洞庭湖面湿冷的重重雾气中开始劳作。
而退捕上岸后,袁乐平和妻子原本拥有的七条船全部被政府收购,现如今经营饭馆每个月能赚到一万元左。袁乐平表示:虽然现在赚得不如以前多,但胜在不必早出晚归,比以前轻松很多,生活调理的比较滋润。
来过洞庭酒庄的客人也许会记得老板袁乐平端菜时的那双手,那双手饱经风霜、指关节粗大,显示着主人的勤劳和艰辛。而如今,这双手从水汽氤氲里抽离,正在油烟中为新生活而劳作。
袁乐平夫妇在莲花岛时也曾开过一家“撂刀口渔家乐”。撂刀口地处南洞庭北部,为天然型湖洲岛屿,面积1700亩,隶属于湖南省沅江市万子湖乡。该地为宋代农民起义英雄杨么在公元1135年前后活动的中心区域,相传岳飞、牛皋追杀杨么,落难中的杨么将战刀抛入湖中,当地百姓站在湖边悲愤不已,为了纪念杨么,便把此地命名为"撂刀口"。吴日华向实践团的队员们讲述了“撂刀口”名字的由来。
渔家乐里有一架水边的秋千,是吴日华用车轱辘和渔网做成的,挂在一棵树龄几十年的大枣树上。在忙碌生活的空隙亲手制作一些玩具是她的爱好之一,也正因为此,她对原先家中的一切都极有感情。在吴日华手机里保留了一段过去的视频,视频中一个小朋友坐在秋千上,对着镜头笑得眉眼弯弯,背后是洞庭湖水。
因为留恋旧居,搬家后的一个多月里,吴日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但她说:“不用政府给我们做什么思想工作,我们肯定会响应号召、支持工作。” “国家政策嘛,为了绿水青山。”她明白禁捕政策是必行的。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由于几十年来的高强度开发和粗放式利用,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大幅衰退,位于长江生物链顶层的珍稀物种——中华鲟和长江江豚岌岌可危,此外,经济鱼类资源也濒临枯竭。近年来,长江渔业资源年均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禁捕令”,是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