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Garden”花园杯植物景观设计竞赛18级景园植物景观设计课程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升学

2020“Garden”花园杯植物景观设计竞赛18级景园植物景观设计课程

2021-10-13 14:50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李雨澍 芦嘉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0“Garden”

花园杯

植物景观设计竞赛

—暨18级景园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作业展—



 课程名称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课程教师 

李永华、贺丹、刘洋

 上课年级 

2018级风景园林专业

2018级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作业结合本届花园杯植物景观设计竞赛,共提交18份作品,获得三等奖两项,优秀奖两项。通过此次作业,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园林设计水平,活跃了学习气氛、展示学子风采,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才华和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花园杯植物景观设计竞赛介绍 

Garden 花园杯植物景观设计竞赛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本竞赛从2015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五届,主要面向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也包括了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和设计从业人员。

竞赛的主题内涵涉及植物景观与地域、环境、教育、健康、社区、文化等多元因素的设计表达与实施植物景观设计的审美、生态和功能的科学性、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对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引导;在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同尺度下,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系统保护与建造。

2020“Garden”花园杯植物景观设计竞赛竞赛结果 

此次竞赛共收到来自于全国67所院校的有效作品数量536份,其中规划研究生类17份,规划本科生组65份,设计研究生组119份,设计本科生335份。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102份,其中特等奖2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33名和优秀奖38名。

 竞赛主题 

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文化景观

西溪“花朝节”延续江南传统民俗文化,结合生态环保、科技未来、爱情情境、文化复兴等主题,展示植物文化景观。花朝节于每年3-5月举办,其中穿插丰富多彩的活动。至今已办10届,是杭州市的重要文化品牌,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传递了美丽的植物和园林文化。

本届花园杯竞赛与园林企业联合,采用“真题真做”方式,主场地选在杭州西溪,亦可自选场地;通过植物配置展示植物文化景观,构建“花朝节”景观实体和审美空间,提升人们对传统植物文化的认知,促进中国传统植物文化传承。

 竞赛时间 

2020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竞赛要求 

本次竞赛分规划类和设计类。

(1)进行充分前期调研,尊重场地现状条件,理解场地性质,协调场地与城市关系和使用者需求。深入剖析场地及周边的各类自然环境因子和人文社会因子,因地制宜地通过设计解决现状问题,强调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2)遵循“前期分析-整体规划-详细设计-运营维护”的步骤,运用系统思维和联系的观点进行场地设计。

(3)应用地域性植物(如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攀缘植物、1-2年生花卉、灌木、亚乔木、乔木等)创造花园空间,鼓励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营造丰富生境,提高场地生态功能和效益。

(4)拓展场地功能内涵,开拓设计思维,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活动类型探索“花朝节”这一文化景观的现代意义,着重思考如何通过空间营造、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手段达到复兴花朝节这一古老习俗的目标。

(5)充分考虑设计的科学性、实操性及后期运维管理成本和难度。



获奖作品展 

 三等奖 

——  MET IN JINGYI  ——

 花红百日,芳留千古



作品名:花红百日,芳留千古

参赛人:曹冉、陈旭、包怡萱

指导老师: 贺丹、李永华

设计说明:

《花红百日,芳留千古》一方面表示花朝节传统文化可以永久流传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团队对传承美好品德,建设文化花镜的坚定信念。

在场地中,我们从精神,文化,和园艺三方面出发,意在通过花镜小品的建设从视听嗅触味等感官方面使人们感受到宋朝花朝节繁华的景象,我们或将花朝节的古老习俗融入景观,以古代食盒样式的小品盛可食用植物代指人们食花挑菜、晒种祈丰的风俗传统;或与千里江山图结合做可入式花境,在竖向上加以丰富的变化植物的高低错落、色彩的渐变等。

众所周知,传统与文化一直密不可分,在现如今高实效性的时代,传统文化也应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片净土。因此,我们团队将花朝节鼎盛时的宋朝文化充分融入场地,使花朝节这一古老节日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带动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唤醒人们内心对花朝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热爱,及对花朝节所宣扬的美好品德永久流传,从而完成先辈们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传承。

感悟:

首先,参加竞赛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考验耐心和责任心的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难以预料的,而且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困难。因此,我们无论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应该谨记我们是一个团队,可以共同面对,毕竟没有什么困难是一个团队无法克服的。

 惜香



作品名:惜香

参赛人:邓杰、黄美云、方妍

指导老师:李永华、贺丹

设计说明:

花朝节的赏花文化有赞美春光,珍惜农时、劝农以耕,农占思想,感慨故园和怜惜花卉五个方面,其思想的演变,从单纯的赏花、赏春逐渐变成对于自然、时光等易逝事物的感慨,传达了要珍惜美好事物的理念,因此我们延续了“惜”的思想,又由于花朝节的由来——悬彩护花的传说,演变而来的惜花赏红、扑蝶的习俗,古语香又代指花,所以将主题定为“惜香”,更是借助原场地为芳香园的特点,加以更丰富的芳香植物,营造花香馥郁的花境。

文化内涵上,通过重现花朝节由盛至衰的历史过程,巧妙利用植物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景观,激起人们对春光、时光的珍惜之情。更好的传承花朝节文化,延续江南传统民俗文化。

感悟:

组成小组参加竞赛,让我们享受到了思想与思想产生碰撞的愉悦感。成品的背后是小组成员不断讨论,不断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良多,不仅在实践中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还在各个方面提高了自身能力。最后的成果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我们会再接再厉,在未来的日子里利用好这段时间的积累,去获得更多提升。

 优秀奖 

——  MET IN JINGYI  ——

阆苑花解语,仙葩点绛唇



作品名:阆苑花解语,仙葩点绛唇

参赛人:赵雯雯、逯瑞星、张雅馨

指导老师:雷雅凯、贺丹

设计说明:

花朝节是我国古代春季的重要节日。每到春天,百姓都会进行赏花、踏青、扑蝶等各种娱乐活动,花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唐朝“二月十五为花朝”是花朝节最早的记录,人们交易花卉,挑菜御宴,朝代更迭,花朝节也逐渐加入了以农劝耕“占农”的习俗,清代巨著《红楼梦》的字里行间也能找到诸多花朝节的影子。随着时间推移,花朝节已然淡出了人们视野,但了解花文化重拾花朝节对当代发展仍有重要教育意义。

该设计就以西溪湿地的地域文化—红楼梦大观园展开,通过再现《红楼梦》中女儿们花朝节时的活动场景,让人们了解体验古时花朝节的氛围,从而唤醒镌刻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花文化基因,传承花朝节。

感悟:

得知结果的那一刻是激动又平静的,激动是和组员一起协作了那么久终于有了反馈,虽然只是优秀奖,但确是对我们那段时间非常大的肯定,平静是希望自己有一颗归零的心态,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说在后面,非常感谢贺丹老师“逼”着我们参加竞赛,在压力面前助我们顶风前进,走到瓶颈时其他老师的指点也都会让我们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非常奇妙。

苦与乐都是交替的,收获和“秃头”也是并存的,希望我们都能顶住压力,多尝试,相信总会有回报。

以史为镜,可复今朝



作品名:以史为镜,可复今朝

参赛人:马紫薇 韩聪莹 何铭

指导老师:贺丹、张曼

作品简介:

本设计以花朝节历史文脉为切入点,尊重场地现状条件,在外围空间划分出唐之起始、宋之发展、元明清之延续、民国之没、现之复兴五个区域,在选用各朝代表花卉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植物配置,现代则种植细茎针茅配以线状花卉点缀其中;内部从北至南依次为儿童迷宫区、 芳香疗养区等区域,创造老少咸宜、放松身心的空间。

 提取西溪湿地水元素:静水为镜,动水为带,以镜带串联空间。古今交织,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文化景观,为花朝节赋予现代意义。

感悟:

本次设计作品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花朝文化,感受花朝文化的深邃魅力,并在传统花朝文化中融入了新的思考,受益匪浅。另外,十分感谢老师在此次竞赛中的指导,让作品的特点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

 其他作品 

——  MET IN JINGYI  ——

春华秋实

作品名:春华秋实

参赛人:焦小萌、李月、丁鸣



蝶遇芳草溪

作品名:蝶遇芳草溪

参赛人:吴家英 刘梦瑶 李柯欣



扶光

作品名:扶光

参赛人:李子怡 李明硕 李光景



镜中花,水中月

作品名:镜中花,水中月

参赛人:刘晨晖、王思琪、李俊磊



和风盛,百花生

作品名:和风盛,百花生

参赛人:苗孟垚、祁冰、任璞玉



梦回花朝

作品名:梦回花朝

参赛人:宋云静 张凌尘 席倩倩



赏心乐事

作品名:赏心乐事

参赛人:王文心 张晓晗 孟诗妍



寻花记

作品名:寻花记

参赛人:吴世宇、席塑雯、姚佳



扑蝶花荫

作品名:扑蝶花荫

参赛人:赵天庥 高琪星 李冠鑫



蝶影寻红

作品名:蝶影寻红

参赛人:赵轶龙,刘志洋



锁春令

作品名:锁春令

参赛人:石梦云 孙卓 任肖雪



蝶道探花

作品名:蝶道探花

参赛人:张明艳 赵雯君 张芯冉



怡醉花溪间

作品名:怡醉花溪间

参赛人:王水莲 王思豫 薛冉



山木枝

作品名:山木枝

参赛人:向阳 冯浩哲 姜鹏磊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