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琪涛: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五年前,16岁的胡琪涛第一次离家千里独自乘坐飞机前往上海,第一次坐上飞机,他被飞行员帅气的制服、专注的眼神所打动,所以他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飞行员。
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一次偶然的机会,高中时期的胡琪涛接触到了民航招飞,用他的话说:“一切都最好的安排,虽然从报名到层层体检都是踩着最后一批,但就是这么幸运地奔向了飞行这份职业。很多时候干一行还是爱一行并不是两个矛盾的选择,两者也并不一定要分清前后因果,只要我们无悔自己的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想这就是一个好答案。”
来到飞行分校之后,他深刻的明白理论扎实是安全飞行的基础。在校理论胡琪涛平均绩点4.27,最高绩点4.48,80%专业学科满绩点,年级综测第1;2018年通过层层评选,他成为天津市王克昌奖学金中唯一一名大二的学生获得者。此外,他还曾获十佳大学生、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优秀学生干部等十余项荣誉。
在校外活动中他也展现出了非常强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2019年国庆,他赴北京大兴机场担任“心连心”演出剧组导演助理,因为优异的表现受民航局表扬并借调实习,协助民航局筹办两航起义70周年纪念活动。“那些经历对我来说都很难忘,每一个历历在目的场景都在坚定着我内心成为一名合格飞行员、为国家民航奉献的信念。”
自律、勤奋、专注,锻造高本领
他首批进入飞行训练。尽管新疆地理位置偏僻、气候条件恶劣、淘汰指标残酷,但在追云的路上,飞行的梦想都支撑着他不断前行。大坡度盘旋、失速改出、特情处置他都顺利完成,高分通过全部实践考试,首个单发毕业,驰骋在祖国万里蓝天。
大二时,胡琪涛担任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分校第十五届学生会主席。任职期间,他主动牵头主席团对学生会进行改革,精简机构明确职能;建立各类审批制度十余项,首次举办“思辨杯”等多项活动,组织各类活动50余次,带头编写第一版飞行分校学生会工作手册近3万字,让学生会真正地服务于同学。在全国上下抗疫之时,他组织推送了“飞院青年”公众号400余期、40余万字的“飞院战疫”,出品“蓝天补习班”、“战疫日记”等20余项线上活动,协助飞院师生团结一心科学抗疫。2020年5月,飞行分校团委也因在疫情中担当作为贡献突出,获得了天津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要学会把握每一件要处理问题的特性并合理安排时间。”说到时间的管理方面,胡琪涛表示:“时间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去完成一件事情的固定成本,每个人利用时间的方法不尽相同,我们每天除了必要的吃饭喝水和休息时间,其他富裕的时间有很多,很多时候我们给自己的学习时间中插入了其他扰乱我们主线任务的事情。虽然表征是在我们自以为的‘学习’,可这样只会大幅增加我们去达成这一个目标的成本,那么自然而然我们的‘获利’就少了。”
读好每一本人生之书,打造硬作风
我们为什么要奋斗和努力?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胡琪涛说道:“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人生不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更有书本之外的知识。”对于此,他做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我们都在努力,这就像是大家在一间没有一丝光亮的屋子里洗一件白衣服,所有人都在洗,但因为没有光线不知道干净不干净。我们每一次的努力都看不到明确的反馈与应答,但是每一次的揉搓都是一次积累。当我们进入社会或遇到挑战时,这个时候黑屋子里面的灯便会亮起,我们过去的成果便会“映入眼帘”。
每一个人的节奏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我想我们要永远知道:每一个人‘成功’的属性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向。因为我们的差异,我们的学习方法节奏不尽相同,但是‘努力就会有收获’这样的规律是适用于我们大部分人的。”
成长是一门学问,每一个人都将要也必然要谱写自己的故事。作为一名飞行员,他用自己的行动宣告了自己的价值:学飞之路勇向前,我愿以奋斗之我、青春之我,早日成为一名‘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优秀飞行员,奉献民航、奉献祖国,踏步青云,飞向远方。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征途如虹。值此中航大建校七十周年之际,他励志在平凡岗位,践行民航精神,实现人生价值,以更高的志气、更硬的骨气、更足的底气,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中航大送上美好的祝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贡献力量!